2017上半年教師證《國小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答案解析

  點擊查看>>>原試題

2017上半年教師證《國小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答案解析

  三、材料分析題

24.【參考答案】

(1)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認爲教師做到熱愛學生,爲人師表,愛崗敬業等遵守教師職業道德就是好老師,除此之外,一名好教師更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教師應該堅持教育公正,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材料中,證因爲教師能主動關注不積極的學生,使學生獲得了學習的信息和動力。

教師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應尊重、讚賞學生,在材料中,教師並沒有粗魯地要求學生分享作文,而是輕言細語,溫柔地徵詢學生的同意,使學生感覺不到不應拒絕的力量,正因如此,學生分享了自己的作文,也正因如此,老師獲得了學生的信任,引導學生獲得了積極的發展。

此外,新課改強調教師應樹立以人爲本的學生觀,認識到學生是一個發展的人,獨特的人,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堅持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此基礎上堅持教學以“學習者爲中心”教會學生學習” “重結論的同時更注重過程” “關注人”,做到這些,纔是我們認爲的好老師。

(2)爲兒童提供合適的教育,需要教師關注兒童的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兒童的差異性表現在:

①能力的差異,兒童在智力水平上存在差異,有的智力發展水平低,有的發展水平高;兒童在智力類型上存在差異,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的類型和品質存在的不同;兒童在能力表現早晚上存在差異,有的聰明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兒童智力在性別上也存在差異,男性智力分佈離散程度比女性大,各自優勢領域也不一樣,教師要從認識到學生的能力差異,接受並在各自能力基礎之上給予積極正向的引導,促進階其能力的發展。

②認知方式差異。兒童在認知活動中所偏愛的信息加工方式存在差異。場獨立的兒童更偏向獨立的對事物作出判斷。場依存型兒童容易受權威人士的影響,故教師對場依存型孩子,也應該給予更多指導,而對場獨立型的孩子給予適當指導,更多獨立思考時間和機會,沉思型學生更注重解決問題的精度而非速度,衝動性更注重問題解決的速度而非精度,而輻合型還是發散型思維習慣來說,也有差異教師應予認識並從不同方法去肯定引導學生。

25.材料:

語文老師在教古詩《春曉》時,小龍禁不住發問:“老師,詩人春天好睡覺,連天亮都不曉得,那他夜裏怎麼能聽見風雨聲呢?”老師不假思索說:“這有什麼奇 怪的,早上起牀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嘛。”小龍還想追問,老師不耐煩地擺擺手,讓他坐下,並說道:“大家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講,不要隨便提問。”教室裏頓時 安靜下來,小龍也尷尬地低下頭去。

(1)結合材料評析這位教師處理學生課堂提問的做法。(10分)

(2)談談教師怎麼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10分)

25. 【參考答案】

(1)材料中的老師違背了教學原則的啓發性原則,新課改背景下的學生觀。

啓發現原則是指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材料中老師面對學生的疑問沒有認真思索給予正確的答案,而是,用隨意和不耐煩的態度對待,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於因材施教。

課改的學生觀強調,學生是獨特的人。獨特的人是指學生髮展有其自身的獨特性,與其成人存在巨大的差異,材料中,學生的疑問正是從自身的角度提出的質疑是合理的,老師應該予以耐心解答,而不是用一句話來應付。

(2)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知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慮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它在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認知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從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構建心理安全區域,讓學生敢問。教師要採取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只有這樣,學生纔敢說、敢想、敢問。同時,必須儘可能給學生多一些思考時間,多一些活動時間,多一些自我表現和交流的機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體驗,讓學生自始至終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尊重學生勞動,對學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及時採納並給予充分肯定。

其次,強化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會問。教師在課堂上要經常誘導和啓發學生改造重組和重新解釋他們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並且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問:培養學生質疑能力,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探索和創新的源頭。

最後,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善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爲學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讓學生自己在操縱,實踐、閱讀想象中去探索和發現規律;學會學習: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問題。學生學習過程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合作中發現問題,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討論、思想碰撞,交流來解決。

26.【參考答案】

(1)這是一篇狀物抒情記敘文,課文細緻、生動的從叫聲,步態,吃相描述了白鵝高傲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動物的可愛、可敬,體會描寫動物的方法和特點。

全文有七個自然段,可分爲三大段,第一大段(第1自然段),講了一位小朋友送給坐着一隻白鵝;第二大段(第3-7自然段)作者從叫聲、步態和吃相描寫白鵝高傲的特點。

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語言樸實、生動形象、幽默風趣;準確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如擬、對比、反語等,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對大白鵝的喜愛之情。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與技能: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學生合作交流的方式,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學習作者抓住特點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保護動物,跟動物交朋友,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並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語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教學難點:從哪些看似褒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理解“反語”這種修辭手法。

(3)導入環節

1.猜謎語,活躍氛圍。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猜個謎語好嗎?打一動物,多媒體課件出示。

猜謎語。

頭戴紅頂帽,身穿白布襖。

走路像搖船,說話像驢叫。

2.觀看視頻激發興趣。

師: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到鄉下看看真正的白鵝?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把白鵝請出來吧(播放鄉下白鵝的視頻)!你能用哪些詞語或句子形容視頻中的這些白蛾?

(學生交流老師相機點評領導。)

3.過渡課文,自然導入。

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描述的真好,著名作家豐子愷把自己家的鵝畫了下來,出示課件白鵝圖片,豐子愷老先生筆下的白鵝有什麼特點呢?今天我們就走進豐子愷先生的《白鵝》,(版書課題:白鵝)

【設計意圖】。通過謎語引起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再通過視頻引入白鵝,讓學生通過面觀察描述白鵝,既鍛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本文的慾望。

27.【參考答案】(1)數學“統計與概率”中涉及到的三種統計圖是: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它們三者都是處理和表徵數據的,條形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成長短不同的直條,能夠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特點是比較直觀。折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後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所以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其特點是能表示數量變化和趨勢。扇形統計圖是用整個圓表示總數,用圓內各個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數量佔總數的百分數,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係。

(2)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知道用扇形統計圖可以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數量與總數量之間的關係。能看懂並能簡單的分析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情況。

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探索、交流活動、動手等活動,經歷認識扇形統計圖的過程,增強統計知識的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能感受到統計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統計的價值。

(3)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利用大屏幕展示“我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圖”和表格,組織學生獨立觀察並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1:從圖中你有什麼發現?

問題2:各層食物的位置與面積 的不同反映了什麼?

問題3:關於沒有的膳食你有什麼想提醒大家的?

學生活動:認真觀察並思考問題進行作答

預設:

學生1:每天要多吃水果蔬菜和穀類

學生2:不同的位置與面積不是不同的攝入量。。。

設計理念:利用學生喜愛的情景激發他們的上課熱情,結合提問鍛鍊了他們觀察能力和從實際情景中發現數學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