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方案【薦】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課題研究方案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題研究方案【薦】

課題研究方案 篇1

一、研究思路:

從“課程材料”、“學習時間”、“學習小組”、“課堂環節”、“練習題訓練”等五個方面進行研究。

(1)優組課程材料。結合教材,隨機索取信息材料,訓練數學知識的駕馭能力。

(2)優組學習時間。激活課堂流程,多角度討論,從思維的不同擴散方向,獲得多種可能的結果。

(3)優組課堂環節。課堂形式多樣,環節經濟實效,討論點撥恰倒好處。儘可能讓學生的思維流暢、變通、獨特。

(4)優組訓練練習題。題少而精,能真正起到知識遷移、提高思維能力的作用。

二、研究目標:

(1)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淡化課堂教學傳統的角色地位,變“主宰”爲“主導”,把課堂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大腦潛力,提高思維能力、創造能力。

(2)發揚創新學習精神,於探究中發展學生的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在愉悅氛圍中,對學生實施情感滲透、人品塑造。使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善於探究、大膽質疑、勇於創新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研究方法:

(1)類比法:通過類比訓練,學生對解題思路做出概括,形成解題模式,並通過經常變換題目情節,提高學生模式辨認的能力。

(2)歸納法:學生要善於歸納知識、規律,教師只起強化作用。

(3)假設法:假設思維方法的訓練,開始由老師作假設,讓學生思考回答,在各種假設的情況下,如何解決問題,使學生領會要點,直至學生能獨立假設解題爲止。

(4)樂學法:根據保加利亞心理學家喬治的“樂學法”原則,充分利用多種媒體,結合多種形式,營造愉悅氛圍,產生樂學效果。

四、研究步驟:

根據實際,我設計了“計劃——行動——檢測——反思”四步循環的思路,分爲四個時間段來實施。

第一階段(用時1個月):

主要是確立研究的具體內容、進行文獻研究和學習、調查現狀、擬定研究計劃。

1.確定內容:通過數學教學,滲透發散性思維培養;運用多種訓練手段,提高學生髮散性思維的能力。

2.理論學習: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我暢遊與學校的圖書室,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通過互聯網,學習先行者的寶貴經驗。我閱讀了《發散性思維訓練叢書》、《思維影響認識》、《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系列)》[東尼·博贊]等圖書,學習了吳正憲等專家關於中國小數學教育的'論著、教學方法,學習了國家教育部出臺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

3.調查現狀:通過問卷和座談,瞭解學生對數學教學的需求,掌握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動態。雖然調查的結果讓我有些失望,但這卻更堅定了我進行研究的決心。

4.擬定計劃:在學校領導的支持和有經驗的同事的幫助下,我完成了研究計劃。

第二階段(用時5個月):

主要是進行實驗、觀察、比較,完善教學模式,反思、修正計劃。

1.進行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合理安排時間,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注意訓練過程中學生表現的情況記錄,以便修整訓練方法和方案。

2.邀請學校教師參與聽課並提出建議,通過教師的評課,找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

3.加強課題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歸檔、管理;4.定期與學生交流,促進研究深入。

5.針對研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修正研究計劃。

第三階段(用時5個月):

主要是繼續進行試驗、觀察、檢測、比較,針對第二階段發現的不足,進一步完善教學模式和訓練方法,修正研究計劃

1、進一步發掘教材中的“發散”素材,培養髮散思維的積極性。

2、充分運用“一題多解”的訓練方式,培養髮散思維的求異性。

3、注重變式引申,培養髮散思維的探索性。

4、重視開發創造潛能,培養髮散思維的創造性。

5. 針對研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進一步修正研究計劃。

第四階段(用時1個月):

主要是進行研究行動驗證,總結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和研究工作總結,迎接結題驗收。

1.進一步研究、探索、總結、運用發散性思維培養教學模式;在校內上研究課,進一步獲取同行們的評價和建議。

2.通過多種方式,測試學生的訓練成果。

3.收集、整理課題的研究材料,總結研究的過程,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課題研究方案 篇2

一、研究目的:

我們班級有一部分小朋友由於父母工作的原因,孩子由老人帶着,整天關在家裏讓他獨自玩耍,不讓他與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過分地照顧與遷就,使孩子難以適應集體環境,以致性格比較內向、膽小、退縮,不願與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平時上課的時候也不舉手回答問題,更不願到陌生的環境中去,對待班級的各項活動比較被動,寧願一個人呆着。我們稱這樣的孩子爲退縮型幼兒。孩子童年時代的退縮行爲如果不注意引導,有可能持久地影響到他們成年後的社交能力。從上學期開始,我發現班級幼兒特別喜歡音樂活動,每次的音樂活動小朋友都能積極參加,就連平時比較內向的孩子都能積極參與,因此老師鼓勵這些孩子參加各種音樂活動,充分創造自由寬鬆的條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歌唱、一起表演,並鼓勵他們能主動進行表演。希望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音樂活動使班級通縮型幼兒性格變得開朗活潑、增強自信,幫助他們克服孤獨感,適應集體環境,和小夥伴之間建立和睦的人際關係。

二、研究內容:

本次課題研究以大班幼兒爲主,教師根據自己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幼兒音樂的實際水平,自己立課題,從大班年齡幼兒入手,從各個層面上對音樂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進行研究,具體內容爲:

(1)歌唱、打擊樂器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在幼兒園音樂歌唱、打擊樂教育活動中,一切從孩子周圍生活和實際水平出發,注意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因材施教,使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爲每個幼兒創造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培養幼兒活潑、開朗、勇敢的性格。

(2)歌表演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幼兒歌表演活動是綜合性活動,是幼兒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做一些有規律的、富有美感的動作,具有樂、歌、舞爲一體。不僅能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欣賞能力,增強對音樂的敏感性和動作的協調能力,而且能真正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

三、研究對象及範圍:

班級內性格比較內向的退縮型幼兒

四、預期成效:

以審美體驗爲核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過音樂欣賞、音樂技能的學習和音樂活動的參加,能夠培養幼兒積極向上、樂觀自信、堅強不屈的性格。

五、研究的形式本研究以行動研究、觀察法(個案記錄)、情感薰陶法和訓練法、比較法、案例研究法、總結評價法等。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和音樂的實結際水平,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研究。

具體如下:

1、調查法:初測,班級任意抽30%的幼兒進行抽樣調查,並以統一的音樂內容對幼兒進行測試:其內容爲:興趣、性格、看圖說話、聽音樂的感受和描述或附加動作,根據調查情況加以分析,爲實驗和研究採取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據。

2、觀察法:研究者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依據幼兒園的心理狀態和表現,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並廣泛收集與本課題有關的一系列內容。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時教師將觀察過程記錄撰寫成退縮型幼兒觀察個案,不斷積累經驗,提高研究水平。

3、情感薰陶法和訓練法: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一個人只有在情感方面發展是健全而豐富的。它的智力、體力和品德才能協調一致的發展。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健康的個性,才能在體力與智力、知識與道德、性格與知覺、美的體驗與美的表現等方面,獲得高度和諧的發展。因此,幼兒園在環境的創設中極爲注意營造優美和諧的音樂氛圍,激起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優美、愉快、輕鬆、無壓力的環境下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使幼兒能主動積極地參加音樂活動,然而教師以有效的方法進行音樂舞蹈、節奏感的訓練,從而提高了幼兒音樂欣賞水平,陶冶了幼兒的情操,達到了音樂教育的目的。

4、比較法:在實驗中,根據對比班發展情況,進行各方面的測試,然後比較分析,再進一步的`探索,不斷的給予評價與總結,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撰寫了音樂教育個案、論文和總結。

六、研究進度:

1、第一階段(20xx.3-20xx.5)課題的準備和初步實施:查閱、收集有關資料,加強相關理論的積累。認真學習有關音樂研究的理論知識,在音樂教育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制定方案,並進行課題研究的設計。

2、第二階段(20xx.6-20xx.7)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與幼兒生活有密切關係、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進行教育活動,首先激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理解音樂,喜愛音樂,感受到音樂的美,提高音樂水平。同時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發展智力。在實踐中對課題的目標進行合理的補充和調整,論證教學方法、形式的可行性。運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案例,整理有效教育策略。確保本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效益性。

3、第三階段(20xx.9-20xx.11)在總結前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行動研究、觀察記錄等方法進行驗證研究,調整、完善已有的教育策略。

4、結題階段(20xx.12-20xx.3)總結課題研究工作,完成課題任務撰寫教學論文、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

課題研究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教學科研是提升教師自身教育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科研只有與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的改革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才能促進教師自身和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通過教科研這條途徑發展和提高自身的業務水準是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新課程改革的效果也在於此。

二.實施研究的目標:

1.通過教研活動,學習相關教育理論和《課程標準》,結合課程教材改革要求,研究“國小音樂課程標準”的理論基礎和方法;

2.通過公開課或研究課,重點研究如何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

3.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摸索並形成趣味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和一般操作程序。

三、研究進度及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

1、學習有關課堂導入的基礎理論,瞭解該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2、收集與課題研究有關的書籍、雜誌,設計調查問卷。

3、撰寫課題方案。

第二階段: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

1、對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進行調查。對集體的興趣進行四次調查,第一次對三年級進行調查,第二次對一年級進行調查,第三次對五年級進行調查,最後對四年級的個案進行調查。

2、我們分別從各個環節設計,努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對音樂課中的'各項內容感興趣。

第三階段: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

總結階段結合研究過程,撰寫相關論文,是我們對課題研究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撰寫論文可以促進我們進行理論思維,提升對課題的認識,進而調整我們的思路,併爲下階段的成果,積小勝爲大勝,從而圓滿達成課程研究的總目標。

四、研究方法:

1、實踐法:本課題組成員,共同討論研究設計每一節實驗課,然後上好實驗課,課後再對本課進行分析小結,抓住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如讓學生在綠動、遊戲創編等,繼而對這些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完善。

2、調查法:採用不同規模、方法的調查法。課題研究前提,針對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進行調查。研究中期,主要調查學生對實驗課的反應,調查學生喜歡什麼類型的音樂課。最後一次調查,是對選定的年級和班級進行對比調查。

3、個案研究法:選定幾個具有大部分學生共同點的學生,進行觀察,談話調查,研究歸因,探索如何上好音樂課的有效對策。

4、文獻法:主要收集各種教學參考書,集中搜集關於提高學生興趣

的方法,進行研討總結,然後運用於實驗課教學中,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爲見就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後盾武器。

5、總結法:確定研究專題,指定研究方案和計劃,平時注意積累資料,研究過程中撰寫階段性研究總結,上交教研室,研究結束,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五、主要工作和措施:

爲切實提高國小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優課率,充分發揮課改所帶來現代教育教學課堂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也爲了保障課堂教學的科學有效,我們根據以往學校教學工作中課堂教學效率不太高等存在的實際問題,確立研究課題,課題研究能促進我們圍繞一箇中心,有計劃有重點進行研究性地工作,並有動力有信心研究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本學期,我校立項了《國小音樂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已經從教育的大環境以及學校的實際論證了該課題研究的必要性、針對性與可操作性,我們將潛心學習,努力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情況作一些大膽的探索、延伸和發展,使我們的這項課題取得進展。

1、認真系統地學習有關的理論。學習是研究的開始,重點學習相關的專著和他人的經驗性文章,在學習中提高認識,在學習中轉變陳舊的觀念。理論學習分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

集中學習的時間爲秋學期第三週,內容爲新課導入的相關理論,形式爲教育教學沙龍。

自主學習的內容包括專著和報刊雜誌、他人的經驗性文章。

2、開設研究課以及形成過程性的研究材料

(1)課題開展的過程中,按年份分爲春學期和秋學期兩個階段開課題研究課,展示階段性研究新經驗、新成果,並對這些課進行研討、交流,剖析,找出優點,發現不足及暴露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反省。從而汲取經驗教訓,以利於下一階段的開展。

(2)收集相關聽課評課資料,以及音樂課堂教學評價表,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及時統計分析,聽取學生對研究課,特別是教學環節對學生吸引力的感想和建議。

(3)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音樂興趣培養”的相關研究,如課堂教學環境、教學模式、評價制度,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典型分析和專題總結。

3、日常實踐與反思

日常也是本課題研究的黃金時期,以實踐與反思的形式表現其研究的充分性和科學性。

(1)師生對課堂中各個環節的反思。教師的反思以反思教案、課堂教學隨筆等形式進行;學生的反思以與老師談心的口頭問答形式進行,以說自己的課堂表現爲主要內容,以對學習興趣的認可度爲參照,讓他們暢所欲言,表達心中對導入環節實施的滿意和批評,以此進行反思,作爲下一步研究和實踐的指南。

(2)在實施過程中,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該課題中來,讓他們成爲該課題的主人和最終受益者,也讓他們幫助我們認清不足,糾正錯誤。

六、研究步驟:

1、努力夯實教學實驗的各項環節,爲試驗進行打好基礎,

2、緊緊圍繞課題進行試驗,做好實驗的各個步驟。

3、提高研究成果,完成研究報告。

4、積極做好實驗的總結工作。

七、實驗班級:

一至五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