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個人職業生涯管理

導讀:個人加入組織後,組織可能會有相應的職業生涯管理,爲員工“鋪路、搭橋”,設計職業通道、提供製度支持,並在員工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措施,以達到企業目標與個人目標的平衡,實現雙贏。固然,組織應當爲員工的職業發展承擔責任,但對職業成功負主要責任的還是員工自己。這就要求員工不能將個人職業發展僅僅依託於“外力”,更要藉助於自身的“內力”。本文將從從影響個人職業生涯的因素、個人職業計劃這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個人職業生涯管理。

優質個人職業生涯管理

一、影響個人職業生涯的因素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不可能一帆風順,可能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諸如職業高原、職業倦怠,工作、家庭和生活的衝突等。因此,瞭解影響個人職業生涯的因素對個人和企業都非常重要。

1、個人因素

(1)職業性向。根據約翰·霍蘭德的職業性向理論,可以將人的性格和職業類型分爲現實型、社會型、企業型、常規型、調研型和藝術型這六種基本類型。按照這一理論,最佳的職業選擇應是個人能夠找到與其人格類型相重合的職業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的個人感到內在的滿足和舒適,最有可能發揮其才能。

(2)能力。這裏能力主要包括個人體能、心理素質和智能。其中,智能包括智力、知識和技能。通常來說,能力越強者,職業發展越好。

(3)職業錨。職業錨是指人們在選擇和發展自身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根據埃德加·H·施恩的職業錨理論,有五種職業錨:技術型職業錨、管理型職業錨

創造型職業錨、自主與獨立型職業錨、安全型職業錨。瞭解自己的職業錨類型,有助於增強自身的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助力職業取得成功。

(4)職業生涯發展階段。根據薩伯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可以將人的職業生涯分爲五個主要階段:成長階段(0~14歲)、探索階段(15~24歲)、確立階段(25~44歲)、維持階段(45~65歲)和衰退階段(>65歲)。瞭解各個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的不同特徵、知識水平要求和各種職業偏好,才能更好地促進個人職業生涯發展。

2、企業環境因素

(1)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決定了一個企業對待員工的態度,試想在論資排輩的企業文化中,一個渴望發展、追求挑戰的員工如何能得以重用。

(2)領導者的素質和價值觀。一句“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很大程度上道出了領導者素質和價值觀對員工職業發展目標能否實現的重要影響。

(3)管理制度。員工的職業發展,歸根結底還需諸如培訓制度、考覈制度、晉升制度等來保障。企業文化、經營哲學也只有滲透到企業制度中才能切實得以貫徹執行。沒有制度或制度不到位,員工職業發展很難實現。

3、社會環境因素

(1)經濟發展水平。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優秀企業多,擇業機會多,有利於個人職業發展。

(2)社會文化水平。良好的教育水平、教育條件、社會文化設施等,有助於個人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薰陶,從而有利於個人發展

(3)政治制度和氛圍。政治和經濟相互影響,影響着一國的'經濟體制、影響着企業的組織體制還潛移默化的影響個人的追求,這些都會對個人的職業發展產生影響。

(4)價值觀念。一個人生活社會中,必然受到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比如,公務員熱,多數人認爲公務員有權、有錢、有地位還穩定、輕鬆,結果導致萬人爭過“獨木橋”。

二、個人職業計劃

職業計劃指明瞭個人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路徑,在設計時一般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自我評價。知己知彼,方能有的放矢。“知己”就是要從價值觀、受教育水平、技能、特長、性格、智商、情商、興趣等諸多方面綜合分析,以全面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路線,增加成功的機率。

2、發展機會評估。可以藉助SWOT分析方法,從上述的個人因素、企業環境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中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以及外部的機會、威脅,從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職業計劃。

3、選擇職業。職業選擇正確與否,對一個人事業成功非常關鍵。選擇職業時,需慎重考慮自己的職業性向、能力、職業錨、職業發展階段等與職業的匹配度。

4、設定職業目標。目標最好長短結合,長目標指明方向,短目標作爲當前的行動指南,堅決貫徹、穩步前進。當然,目標的制定要符合組織和社會需求,符合自身特點,發揮自身優勢,平衡好工作、家庭和生活的關係。

5、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確定很好職業及其目標之後,就面臨着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比如,是走技術路線還是管理路線,是先技術路線再管理路線等。在做選擇時,可以考慮三個問題:自己希望在哪條道發展?自己適合在哪條道發展?自己能夠在那條道發展?

6、制定行動計劃和措施。有目標、有路線,沒有行動也是無濟於事。具體地說,要貫徹執行實現目標的措施,如教育、訓練、輪崗等措施。

7、評估與調整。計劃是面向未來的,未來是充滿着不確定性的。在社會實踐中,要根據環境的變化對現有職業計劃進行評估和調整,並做出適當調整。比如,重新擇業、改變職業目標、行動計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