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臨牀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門、直腸良性病變

  一、肛周膿腫

2016臨牀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門、直腸良性病變

【診斷】

1.肛門周圍膿腫 局部持續性跳痛,排便加重,膿腫表淺,全身症狀不明顯。初起時局部紅腫、發硬、壓痛,膿腫形成則波動明顯,如未及時治療可自行破潰形成瘻。

2.坐骨直腸窩膿腫 較常見。膿腫較大較深,症狀較重,全身可發熱,畏寒,局部呈持續性脹痛而逐漸加重爲跳痛,排便可加重,有時出現排尿困難和裏急後重症。肛周可出現紅腫、壓痛,直腸指檢可捫及柔軟有波動、壓痛的腫塊,穿刺可抽出膿液。

3.骨盆直腸窩膿腫 位置較深,全身症狀更明顯而局部症狀輕,有持續高熱、頭痛、噁心等,局部肛門墜脹,便意不盡,排尿不適等。檢查肛周區無異常發現,指檢在直腸側壁外有隆起腫塊或波動感,依靠穿刺抽膿確診。

【鑑別診斷】

需要與肛門、直腸的其他良性病變進行鑑別診斷。

【進一步檢查】

1.血常規、糞帝規、尿常規。

2.直腸指診和肛鏡檢查。

3.必要時做肛管超聲或CT檢查。

【治療原則】

1.非手術治療 應用抗菌藥物;熱水坐浴;局部理療;口服緩瀉藥以減輕病人排便時疼痛。

2.手術治療 一旦確診爲膿腫,多需手術切開引流。

  二、肛瘻

【診斷】

1.病史 多數病人有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切開引流或自行破潰史。

2.肛門視診 觀察瘻外口的位置、數目、距肛緣的距離,以及瘻外口周圍有無紅腫、分泌物。

3.肛管直腸指檢 自瘻外口至肛管可捫及條索狀物,即瘻管,擠壓瘻管時可見膿性分泌物從瘻外口溢出,並有疼痛。

【鑑別診斷】

需要與肛門、直腸的其他良性病變進行鑑別診斷。

【進一步檢查】

1.肛門鏡檢查 注射亞甲藍以瞭解瘻內口的大概位置。

2.探針檢查 可以探明瘻管的走行及瘻內口的位置。

3.瘻管造影 以瞭解瘻管的走行及其與鄰近臟器的關係。

【治療原則】

1.非手術治療 包括局部理療、熱水坐浴,只適用於膿腫形成初期及術前準備。

2.手術治療

(1)掛線療法 用於單純性高位肛瘻。

(2)瘻管切開術 用於單純低位肛瘻。

(3)肛瘻切除術 用於單純低位肛瘻。

  三、肛裂

【診斷】

1.疼痛 肛裂的主要症狀是排便時肛門有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排便後由於內括約肌痙攣又產生劇痛,持續時間較長。

2.便祕 肛裂引起的排便時及排便後疼痛常使病人懼怕排便而致便祕,便祕又加重肛裂,形成惡性循環。

3.出血 排便時肛裂潰瘍面受損,常有少量出血,鮮紅色,覆蓋於糞便表面或沾染便紙,偶有滴血,大出血者少見。

4.肛門視診 將肛門皮膚向兩側分開,可見“三聯症”,即肛管皮膚縱向梭形潰瘍,基底較深,肛裂下緣有皮垂(哨兵痔),上緣齒狀線處有肛乳頭肥大。明確肛裂後不宜做肛門直腸指檢和肛門鏡檢查,以免引起難以忍受的劇痛。

【鑑別診斷】

需要與肛門、直腸的其他良性病變進行鑑別診斷。

【治療原則】

1.非手術治療

(1)多進食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保持大便鬆軟、通暢,口服緩瀉藥,防治大便乾燥。

(2)局部溫水坐浴,保持局部清潔,緩解內括約肌痙攣。

(3)局麻下適當用力使肛管逐漸擴張至4~5指,並維持5min.解除肛門括約肌痙攣。但要注意,擴肛輕則無效,過重可導致肛門失禁。

(4)必需時給予鎮靜藥或止痛藥止痛。

2.手術治療 包括肛裂切除術、內括約肌切斷術。

  四、痔

【診斷】

1.便血 是內痔及混合痔最常見的症狀。便血一般發生於排便過程中,無疼痛感,血色鮮紅,可呈滴血、噴射狀或便紙上染血,與糞便不相混,便後出血自行停止。常因糞便乾燥、飲酒、進食刺激性食物及勞累而誘發便血。反覆便血有時可引起貧血。

2.內痔脫出 內痔的主要臨牀表現是出血和脫出。

3.疼痛或不適 血栓性外痔伴有劇烈疼痛。內痔一般無疼痛,但伴有感染、糜爛和血栓形戍或絞窄、嵌頓時,即可出現疼痛或不適。

4.瘙癢、溢液。

【鑑別診斷】

需要與肛門、直腸的其他良性病變進行鑑別診斷。最重要的是與直腸佔位性病變鑑別。

【進一步檢查】

1.肛門視診和直腸指檢。

2.肛門鏡檢查,必要時行直腸、乙狀結腸鏡或纖維腸鏡檢查。

【治療原則】

無症狀的痔無須治療。有症狀的.痔治療目的重在消除、減輕痔的主要症狀,而非根治。

1.一般治療 包括多飲水,多進食膳食纖維,保持大便通暢,防治便祕和腹瀉,溫熱坐浴,保持會陰清潔等。

2.非手術治療 Ⅰ度、Ⅱ度內痔以非手術治療爲主,包括局部用藥(栓劑、軟膏、洗荊)、改善局部血管叢靜脈張力的口服藥、硬化劑注射治療及各種物理療法,如激光治療、微波治療、遠紅外治療、銅離子電化學治療、冷凍、等離子治療等。

3.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Ⅲ度或Ⅳ度內痔、混合痔及包括外痔血栓形成或血腫在內的非手術治療無效者。

  五、直腸脫垂

【診斷】

1.直腸脫垂病人均有緩慢的發病史,早期時僅在排糞時有包塊自肛門脫出,便後可自行回縮。隨着病情的發展,因肛提肌缺乏收縮力,則需用手幫助回覆。嚴重者在咳嗽、噴嚏、用力或行走時亦可脫出。

2.肛門溢液 由於肛門節制功能障礙和脫垂而致肛門溢液,並可致肛門周圍皮膚溼疹、瘙癢等症狀的發生。

3.疼痛 如未能及時復位,脫垂腸段可以發生水腫、絞窄、嵌頓甚至有壞死的危險,則有疼痛、肛門部酸脹、下墜感。

【鑑別診斷】

需要與肛門、直腸的其他良性病變進行鑑別診斷。

【進一步檢查】

1.肛門視診及蹲位檢查。

2.直腸指檢。

3.直腸鏡檢直腸。

【治療原則】

1.非手術治療

(1)治療直腸脫垂的誘因。

(2)硬化劑注射治療 適用於不完全性脫垂或(和)較輕的完全性脫垂。

2.手術治療 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以手術治療爲主,包括直腸懸吊固定術和脫垂肛管直腸切除術。

  六、直腸息肉

【診斷】

約半數以上直腸息肉並無臨牀症狀,常在普查或者當發生併發症時才被發現,其主要症狀如下。

(1)腸道刺激症狀 腹瀉或排便次數增多,嚴重者可出現水、電解質失衡,如有感染可見黏液血便和裏急後重。

(2)便血 可爲不同程度的便血,一般出血量不多,血色較紅,常附着在糞便表面,有時糞便有溝槽。出血量較多者可直接便鮮血或血塊,亦有大便滴血。

(3)較大、有蒂的息肉可隨排便而脫出肛門外,可伴有黏液便或黏液血便。

【鑑別診斷】

需要與肛門、直腸的其他良性病變進行鑑別診斷。最重要的是與直腸惡性病變鑑別,因兩者可同時發生。因此必須常規行直腸指檢,必要時行直結腸鏡檢查,以免漏診。

【進一步檢查】

1.直腸指檢 是檢查距肛門7~8cm以內直腸息肉最簡便可靠的方法,觸及硬結是息肉惡變的可靠指標。

2.直腸、乙狀結腸鏡鏡檢 是檢查直腸息肉最主要的方法。

3.如疑有結腸息肉應行纖維結腸鏡檢查或鋇劑灌腸X線檢查。

4.病理學檢查 息肉活檢或切除標本的病理珍斷結果,對確定進一步治療方案至關重要。

【治療原則】

1.小於1cm者不做活檢而直接做摘除,檢查近端結腸並進行隨訪。1cm直徑息肉、活檢證實爲腺瘤者,則切除息肉並檢查近端結腸,定期隨訪。

2.如爲非新生物息肉,不做進一步處理或隨訪(增生性或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病按新生物息肉處理。

3.直徑大於2cm的絨毛狀廣基腺瘤不宜經結腸鏡分塊切除,宜採用手術切除。

4.結腸鏡下摘除惡性腺瘤性息肉者(包播浸潤性癌),根據摘除狀況進一步處理。 、

5.對有家族史者,如黑斑息肉病、家族性腺瘤樣息肉病及遺傳性非息肉性結直腸癌等,要作爲特殊篩檢對象進行隨診。

【典型例題及得分要點】

例題

主訴:男性,46歲,肛門腫痛1個月。

病史:1個月前出現肛門腫痛,初時僅局部壓痛、發硬,約10天前疼痛加重,漸成持續性跳痛,排便時加重,並在肛門旁捫及一腫物,迅速長大至拳頭大小,色紅,伴畏寒、發熱,最高38.6℃,院外全身應用抗生素治療,同時局部消毒換藥,效果不佳,爲進一步診治入院。

查體:T 38.0℃,P 80次/分,R 19次/分,BP 128/85mmHg,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肛門左側紅腫,範圍6cm×5cm,高出皮膚,壓痛明顯,內有波動感,

化驗:血Hb 122g/L,WBC 15.4×l09/L,中性粒細胞0. 85。

得分要點:

1.診斷及診斷依據(8分)

(1)診斷肛門周圍膿腫。

(2)診斷依據

①肛門腫痛1個月,並在肛門旁捫及一腫物伴畏寒、發熱。

②T 38.O℃,肛門左側紅腫,範圍6cm×5cm,高出皮膚壓痛,內有波動感。

③血WBC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均增高。

2.鑑別診斷(5分)

①肛瘻。

②肛裂。

③痔。

3.進一步檢查(4分)

①血常規、糞常規、尿常規。

②直腸指診和肛鏡檢查。

③必要時做肛管超聲或CT檢查。

4.治療原則(3分)

①手術治療膿腫切開引流。

②抗感染治療合理應用有效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