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學心理學試題集

  一、選擇題

2017年教育學心理學試題集

1. 心理學關於心理與行爲的關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C)

A可以通過觀察人的外顯行爲探討人的內在心理規律

B人的行爲受內隱心理活動支配

C心理學只研究人的外顯特徵

D同樣的心理活動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爲表現

2. 有研究者通過分析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歷史、檔案、日記、書信等來了解其心理特徵,這種研究方法是(A)

A個案法

B實驗法

C調查法

D觀察法

3. 英語考試中的完形填空題目,要求學生結合上下文的情境及已有知識填空,這裏所運用的知覺特徵是(C)

A知覺的理解性

B知覺的恆常性

C知覺的整體性

D知覺的選擇性

4. 教師在製作教學課件時,應注意字體顏色的搭配,這是因爲(C)

A活動的物體更易引起人的無意注意

B新形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無意注意

C色彩對比鮮明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無意注意

D刺激強度大的物體更易引起人的無意注意

5. 學生作業出現錯誤時,老師讓他把該題重做10遍,這屬於(C)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懲罰

D自我強化

6. 根據耶基斯一的德森定律,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D)

A在學生學習較容易的任務時,應儘量使學生緊張一些

B在學生學習較複雜的任務時,應儘量創設輕鬆自由的課堂氣憤

C在學生遇到困難或出現問題時,儘量心平氣和的慢慢引導

D不論學生任務難易都應保持同樣的動機水平

7. 學生背誦課文時常常是開頭,結尾部分容易記住,中間部分容易出錯,這主要是由於(D)

A前攝抑制

B倒攝抑制

C缺乏提取中介

D既有前攝抑制也有倒攝抑制

8.當國際奧委會主席宣佈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行時,此時全場都非常興奮,大家都鼓掌以示高興,這種情緒屬於(A)

A.應激

B.激情

C.心境

D.情操

9.學生在解決一個問題之後,以後遇到同樣類型的問題還會採取先前的思維模式去解題,這種現象說明了什麼(B)

A.原型啓發

B.定勢

C.遷移作用

D.功能固着

10.國中生在解決問題時已出現抽象思維,這種現象在皮亞傑的思維發展階段理論中屬於那一階段(D)

A.感知—動作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11.學生做作業時,有的學生喜歡和別對答案,不敢肯定自己的回答,有的學生堅持自己的答案。堅信自己答案的學生認知風格屬於(C)

A沉思型

B衝動型

C 場獨立型

D場依存型

12.研究發現,人們通過視覺獲得知識一般能記住25%,通過聽覺能力記住15% ,如果將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是65% 這種促進記憶提高方法是(A)

A多感官參與

B合理分配複習時間

C複習方式多樣化

D及時複習

13.考試後,學生分析考試成敗原因,並做出下一步計劃和安排,這屬於(B)

A精加工策略

B元認知策略

C組織策略

D複述策略

14進入中學,學生經常思考“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的未來應怎樣”等問題,按照埃裏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此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形成(B)

A信任感

B 自我同一感

C主動感

D勤奮感

15.學生由於喜歡某個教師所教的課程。這是(C)

A近因效應

B首因效應

C暈輪效應

D定型效應

  二、名詞解釋題

16.動機:是引起、維持個體活動並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內在動力。

17.學習:是指學習者因經驗而引起的行爲、能力和心理傾向的比較持久的變化

18.自我效能感: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與1977年提出的,指人對自己能否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爲的主觀判斷。

19.羅生塔爾效應:指人們基於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也稱皮格馬利翁效應。

  三、簡答題。

20.如何明確的陳述教學目標?

答:傳統的教學目標的弊端是目標陳述上的含糊性和以“教學要求”代替教學目標。考試大#這樣陳述的目標是含糊不清的,無法觀察,無法測量,更無法在教學中加以具體操作。如何明確陳述教學目標呢?

第一,教學目標要用可觀察的行爲來陳述,使教學目標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教學目標的陳述要反映學生行爲的變化,要陳述學生的學習結果。

明確化的教學目標的陳述方法:①行爲目標陳述法。行爲目標,也稱操作目標,是指用可以觀察和可以測量的學生行爲來陳述的目標,是用預期學生學習之後將產生的行爲變化來陳述的目標。②內部過程與外顯行爲相結合的目標陳述法。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格倫蘭提出用內部過程與外顯行爲結合表述教學目標的觀點。先陳述內部心理過程的目標,然後列出表明這種內部心理變化的可觀察的行爲樣例,使目標具體化。格倫蘭將內部過程與外顯行爲相結合的目標陳述法,既克服了嚴格的行爲目標只顧具體行爲變化而忽視內在心理過程變化的缺點,也同時克服了用傳統方法陳述的教學目標的含糊和不可操作性的弊端。因此,該方法受到普遍認可和採納。

21.簡述奧蘇伯爾的認知同化學習論。

奧蘇伯爾雖與布魯納一樣都認爲學習是一個認知過程,是認知結構的組織和重新組織,強調已有知識經驗的作用(即原有的認知結構的作用),但奧蘇伯爾對布魯納認爲發現是主要的學習方式的觀點持強烈的批評態度,他認爲接受學習纔是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學生主要把教師講授的內容整合進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以便將來能夠提取或應用。他認爲把接受學習等同於機械的,把發現學習等同於意義的是錯誤的。學習是否有意義不取決於學習的方式是發現的還是接受的,而是取決於意義學習的兩個先決條件,只是符合這兩個條件就是意義學習。第一,學習內容對學生具有潛在意義,即能夠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聯繫起來。第二,學習者必須具有意義學習的“心向”。這裏的心向是指學生積極主動地把新學習的內容與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知識加以聯繫的傾向性,使新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導致新舊知識的意義的同化,結果,學生的舊知識得以改造,新知識獲得了新的意義。

22.簡述提高教師教學監控能力的技術。

教師爲了保證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爲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稱爲教師教學監控能力。這種能力主要可分爲三個方面:⑴教師對自己實際教學活動的事先計劃和安排;⑵教師對自己實際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監察、評價和反饋;⑶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調節、校正和有意識的自我控制。我國學者申繼亮經研究發現,有三種技術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監控能力:①角色改變技術。其目的是讓教師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提高其參加教育科研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自覺地實現角色的改變。②教學反饋技術。其目的在使教師對自己教學各環節有一個準確而客觀的認識。③現場指導技術。幫助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背景,選用最佳的教學策略,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使其最終能達到對自己課堂教學的有效調節和校正。

23.簡述弗落伊德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

答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弗洛伊德認爲人一出生就有性慾,只不過不是以成人的方式表達而已。人在不同的年齡力比多通過身體的不同部位獲得滿足,他稱這些部位爲性感區,並以性感區的變化來劃分人格發展的階段。人生全程可劃分爲五個發展階段:口脣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和兩性期。其中前三階段(從出生到6歲)的發展狀況對以後一生的發展都起着關鍵作用,弗洛伊德的這種觀點稱爲早期經驗決定論。在前三階段,如果力比多的滿足過分放縱或過分限制,就會導致人格發展的停滯,這種現象叫做固着,即人的生理年齡雖然在增長,人格卻沒有相應地成長,即使到了成年,心理還處在兒童的水平上。

  四、論述題:

24.論述題: 結合實際論述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的基本內容。

布魯納認爲學習的實質是學生主動地通過感知、領會和推理,促進類目及其編碼系統的形成。考試大#學生的認知學習就是獲得知識結構的過程。所謂基本結構就是某一學科領域的基本觀念。主要不同在於,基本結構不僅指一般原理的學習,還包括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如何去獲得學科的基本結構呢?布魯納認爲採用發現的方式學習,所謂發現是指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發現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的主動探索;教師的任務不是講解和灌輸現成的知識,而是創造條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究,自行去發現材料的意義,從而自主地獲得基本原理或規則。布魯納認爲,通過發現的方式學習有利於學生直覺思維、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揮;有利於使外在動機轉化爲內在動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學會發現的最優方法和策略;有利於信息的保持和檢索。

  五、案例分析

25.“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的會上,王老師說:我的課沒人聽。”李老師說:“我們贊成陪養學生的創造力,可不知道怎麼做。”張老師說:“考試是個指揮棒,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答辯時答案五花八門,學生怎能通過考試?””請根據創造力培養的有關知識逐一回答老師們的困惑。

培養創造力的途徑和方法有:(1)創設有利於個體創造力的環境;(2)實施教育創新,開展創新教育。改革評價機制;改革現有課程;重視健康人格的培養;培養非邏輯思維能力。(3)開發個體創造力的具體方法:①智力激勵法(頭腦風暴法);②信息交合法;③聯想法;④綜攝法。

26.孫麗是學生,成績還可以,但在一次期會考試時成績突然下滑而受到老師批評,(老師並不知道她帶病)後來,她每次考試都很緊張,明明掌握的東西都知道,但都忘了。同時,還有心慌,手發抖,出汗,小便急,全身緊繃等症狀。爲此,她很痛苦,不知如何擺脫這種情況。

⑴這是一種什麼心理症狀?

⑵造成這一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⑶針對這類問題,請列舉兩種常用的心理訓練方法。

答:

⑴她主要表現爲過度緊張,以致產生了一種習得無助感。

⑵緊張是在生活情境中,對威脅性的或不愉快的因素的情緒反應或喚起性反應。它是由一定環境對個體所產生的壓力而引發的反應。緊張經常產生於人們知覺到的各種不同的要求和自己的能力之間的不平衡,即自己能力太小,解決不了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要完成的任務。這種不平衡性通常產生於生理上的不適應性與心理上的不適應性。

⑶過度緊張情緒的控制方法可以着眼於以下幾方面:第一是阻斷導致緊張情緒的有關環節或途徑,從根本上消除導致緊張的根源或刺激,以次得以放鬆;第二是改善環境,既要改善人生活與工作的物質環境,調節各種物質環境的刺激,使人能夠較好的適應環境,又要改變心理環境,防止或消除各種矛盾、衝突和挫折因素;第三是改善和培養個體的應對能力,即培養克服困難、完成任務和適應環境的能力,這既可以通過教育和鍛鍊,提高原有的能力,獲得新的技能來實現,又可以通過鍛鍊和改進個性特徵,以適應環境的要求來實現的;第四,言語放鬆訓練,這種方法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舒爾茲提出的,其基本內容是:①我非常安靜;②我的右(左)手或腳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腳感到很沉重;④心跳很平穩、有力;⑤呼吸非常輕鬆;⑥腹腔感到很暖和;⑦前額涼絲絲的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