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國小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預測題答案

>>>點擊查看原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2017年上海市國小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預測題答案

1.A[解析]孔子對學習過程的分析可以概括爲學-思-行的發展過程,具體分爲五個階段,即“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博學,審問屬於學的功夫,慎思、明辨屬於思的功夫,篤行屬於行的功夫,這一分析基本上符合學生學習知識的認知過程。

2.A[解析]我國最早採用班級授課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

3.D[解析]在教育上,盧梭主張教育目的在於培養自然人;反對封建教育戕害、輕視兒童,要求提高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反映了資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從封建專制主義下解放出來的要求。

4.B[解析]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教育目的的實現則是教育活動的歸宿,它貫穿於教育活動的全過程,對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導意義。教育目的是國家對教育應培養什麼樣的人的總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具體培養的適應社會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人才都必須符合這個總要求。

5.C[解析]交往起源說是由葉瀾最早提出,他認爲:在原始社會人類活動中具有相互非物質性的交往活動,只要這類交往發生,就必然有交往的雙方和交往的內容,併產生交往的結果——在交往雙方身上產生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爲的影響。當這類交往被意識到,並逐漸形成較爲固定的教和學的關係時,教育活動就演化而生了。因此可以說,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於交往,在一定意義上,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

6.A[解析]我國教育家陳鶴琴認爲我國現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

7.A[解析]流生問題和片面追求升學率是日前妨礙教育目的實現和基礎教育質量的兩種不良傾向。

8.B[解析]知、情、意、行是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

9.B[解析]直觀教具可分爲兩類:一是實物直觀,包括各種實物、標本、實驗等;二是模象直觀,包括各種圖片、圖表、模型、幻燈片、錄像帶、電視和電影片等。

10.C[解析]校本課程就是學校參照國家課程標準、地方課程框架和本校學生髮展興趣及需要而開發的旨在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課程。

11.A[解析]所謂效標關聯效度就是以某一種測驗分數與其效標分數之間的相關來表示的效度,又稱爲統計效度。具相關係數就是效標關聯效度係數。標準化考試要求效標關聯效度在0.45以上,考試纔算有效。

12.B[解析]系統性原則又稱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教師深入領會教材的系統性,結合學生的認識特點和本班學生的情況,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與創造力,編寫一個講授提綱,以指導教學的具體進程。提綱的運用可以靈活掌握,或邊板書邊講解,或邊進行教學活動邊概括,或者兩者結合。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13.D[解析]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品德發展矛盾的積極轉化過程。其主要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14.D[解析]所謂班級民主管理是指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

15.A[解析]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有:羣衆性活動(報告和講座、各種集會、各種比賽、參觀、訪問、調查、旅行、社會公益活動、牆報、黑板報)、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

  二、填空題

1.教育現象 教育規律

2.政治經濟制度

3.金字塔形

4.單一 綜合

5.成熟

6.課程評價

7.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

8.教學價值取向

9.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

10.課堂教學 正規教育

11.《林哈德與葛篤德》

12.制度化

13.加裏寧

14.周學時

15.創造能力

  三、簡答題

1.[參考答案]

(1)以教學爲主是由學校教育工作的特點所決定的。

(2)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3)教學爲主是由教學自身特點決定的。

(4)歷史經驗已經表明學校工作必須要以教學爲主。

2.[參考答案]

我國教育法體系可分爲四個基本層次。

(1)教育法。

(2)部門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教育行政規章。

3.[參考答案]

教育在兒童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但這種作用並不是自發、自然而然地出現的,而是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才實現的。

(1)教育活動的開展應與社會發展的方向一致。

(2)學校教育活動必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能滿足個體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3)學校教育應與家庭、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協調一致,共同開展對兒童的教育工作。

(4)學校教育必須適應或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

4.[參考答案]

教師的任務與職業角色的多重性,決定了教師勞動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複雜性。教師勞動屬專業性工作,從事精神財富的生產,它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是很複雜的腦力勞動。

第二,創造性。這是由勞動對象的特點決定的。教師勞動既要講科學,又要像藝術家那樣進行創造性勞動。

第三,示範性。教師勞動手段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勞動的示範性特點。

第四,長期性。教師勞動的根本意義是實現教育目的,培養學生成才,達到這一目的必然是長期的'。

5.[參考答案]

課程設計的概念:課程設計是指那些經過精心計劃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設計出各種學程或教育活動方式,並將它們提供給教育機構中的人們,以此作爲進行教育的方案。

課程設計的意義:第一,從課程設計活動中可以產生全新的課程方案,從而導致對師生的雙邊活動具有深遠意義的課程改革。第二,可以對目前的課程進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組織,其中並不增加新的東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將課程中各要素聯繫起來。

6.[參考答案]

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爲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僞以獲取知識的方法。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

(1)討論的問題要有吸引力。

抓好問題是討論的前提,問題要有吸引力,能激起他們的興趣,有討論、鑽研的價值。

(2)要善於在討論中對學生啓發引導。

要啓發他們獨立思考,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討論的主題和爭論的焦點上,引導討論向縱深發展,研究關鍵問題,以便使問題得到解決。教師不要暗示問題的結論。

(3)做好討論小結。

討論結束前,教師要簡要概括討論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盼觀點和系統的知識,糾正錯誤、片面或模糊的認識。

  四、論述題

1.[參考答案]

兒童的發展是指兒童在其成長過程中,伴隨着生理的逐漸成熟與社會生活經驗增長的相互影響,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斷提高的變化過程。

教育與兒童發展的夫系是一種主從的關係:兒童的發展是主,學校教育只是從屬於兒童發展,併爲兒童發展服務的過程。

教育與兒童發展的關係是目的和手段的關係:兒童發展是源於人類本性的目標實現過程,教育僅是實現發展的特殊手段。與其他手段相比,教育在影響兒童發展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1)兒童發展的特點與教育上的舉措:順序性,教育上要注意循序漸進;不平衡性,教育上要注意抓關鍵期;階段性,教育上要注意針對性;個別差異性,教育上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化與互補的協調性,教育上要注意長善救失。

(2)教育與兒童的發展:教育是手段,發展是目標;教育在兒童發展中起主導作用。教育對兒童發展的具體作用表現爲:教育目標要真實反映社會的要求;在成熟的基礎上引導發展;在整體發展的基礎上促進個性發展,尊重和發揮兒童的主體性。教育中尊重和發揮兒童主體性的原則有: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要尊重學生的感受;教育活動中要給學生留有選擇的餘地並尊重學生的選擇;教育中要鼓勵學生的創造性。

2.[參考答案]

當今世界,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教育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處於基礎地位,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這就對培養和造就21世紀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爲此,要以提高國民素質爲根本宗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爲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奠定堅實的人才和知識基礎,爲中華民族21世紀的全面振興培養一代新人。我認爲,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素質教育倡導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強調在教育中每個人都得到發展,而不是隻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隻注重少數人的發展。每一個人、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發展,不僅是民主的基本理念,而且是每一個人,每一位學生的基本權利,我們應該尊重這種權利,保護這種權利,創造條件實現這種權利。

(2)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使諸方面

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但每一個學生都有其個別性,因此,教育還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素質教育強調要把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結合起來,既充分重視學生共性的發展,又要求重視學生個性的多樣性,從而把學生的差別性顯示出來並加以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爲具有高度自主性、獨立性與創造性的人。

(4)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爲重點的教育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徵。

①創新能力不僅是一種智力特徵,更是一種人格特徵,是一種精神狀態。

②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素質教育區別於應試教育的根本所在。

③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