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知識點

一、文學常識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知識點

⒈《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出處是《孟子》,《孟子》是孟子和幾位弟子共同撰寫的,是孟子講學遊說言論的記錄。

⒉孟子,名 軻,字子輿,戰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於孔子,後世常把他和孔子並稱爲“孔孟”,並稱其爲“亞聖”。

⒊孟子把孔子“仁”的觀念發展爲“仁政”思想,主張以“仁政”統一天下,提出“民爲貴,君爲輕”,勸導統治者重視人民。

⒋《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論語》合爲“四書”,成爲此後讀書人的必讀書。

二、根據要求填空或按要求默寫原文

⒈出自本文的一個成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意思是:憂患激勵人奮起,使人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使人委靡,必將導致滅亡。

⒉本文的標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請寫出兩個與題目兩個分句意思相關的成語,並解釋。

(1)多難興邦:國家多災難,可激發人民發奮圖強,戰勝困難,使國家興盛。

(2)玩物喪志:只顧欣賞所喜好的東西因而消磨志氣。

⒊第二自然段主要闡述要成就大業,必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爲上等經受一番艱苦磨練的道理,其中闡述在思想上受磨練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生活上受磨練的句子是“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在行爲上受磨練的句子是“行拂亂其所爲”。

⒋孟子認爲,人才是艱苦環境造成的,文中能表現磨練益處的'句子是“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⒌全文寫法上,層層深入,結構嚴謹,論證有力:

“人恆過,然後能改”,是承上文“行拂亂其所爲”說的;“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是承上文“苦其心志”說的,“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是承上文“動心忍性”說的。

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的中心句(中心論點)是“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作者認爲國家長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敵國外患”。

⒎本文中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被人們廣爲傳誦,成爲名言。請你搜集鼓勵人艱苦奮鬥、積極向上的名言警句:

⑴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⑵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

⑶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三、字音、字形

舜(shùn) 畎(quǎn) 傅說(uè) 遊說(shuì) 膠鬲(ɡé) 管夷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