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儀教學教案反思(精選6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麼什麼樣的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地球和地球儀教學教案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教案反思(精選6篇)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教案反思 篇1

今天將正式進入地理知識的學習從認識地球開始。因爲我沒有學過地理,也沒有教過地理,壓力也很大。沒有太多現成的材料,只有重新開始。

對於備課,準備到什麼樣的程度爲好呢?可以說人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爲上了這麼多年的課,而且教材的內容始終沒變,還不手到擒來,小菜一碟,走進教室就能侃起來。還有的教師資源共享後便完整無缺的把現成課件帶到課堂進行教學,即使有自己的思想,因爲要跟着課件走,所以一堂課下來,被別人牽着鼻子走,也難有自己的特色,更不要說形成自己的風格了。要把一節課對付下來,每個教師都不難做到,難的是如何不重複自己昨天走過的路,對每個人來說是個挑戰。

看了很多教師的備課案例、無疑對自己就是一個最好的培訓。

備課、教案、學習、反思,我決定從自己入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下去

第三節課,可電腦不能用,連地球儀也沒找到。 認識地球的過程是個複雜的認識過程,因此我找了一些資料,從地方——地圓——地球,從古代傳說——張衡的推測——麥哲倫環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將地理與歷史緊密的結合起來,帶學生跨越了人類歷史的時空。

這節課的難點在下面的第二課時,關於經緯網的問題。因爲本節課的課件是兩課時的內容,因此,下節課重點思考讓學生怎麼能牢固掌握這個經緯網這個難點,這是學習地理必備的工具與武器。

面對新的教學對象,新的教學模式,從岸邊戲水到水中暢遊,然而只有當我們潛在水下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瞭解水下的景色和潛伏的危機。教師只有在二次備課中,才能將課堂上的遺憾、缺漏、靈感做個梳理,只有這樣,才能改進提高。

教案不是劇本,我很欣賞這句話。在教學設計中,有些教師認爲教案要越詳細越好,甚至連學生的每一句話都寫在上面(除非是課堂實錄,不然實現你怎麼知道學生是如何回答呢?)

如果課堂上我們一成不變的讓教案牽着自己的鼻子走,那麼劇中的主角永遠不可能是我們的學生。

雖然課後的反思也許不一定能彌補過去的一堂課的遺憾,但能讓下一次走進課堂的你多了一份從容,多了一份自信。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教案反思 篇2

地理部分,尤其有兩大塊(地球的運動和物質運動與能量交換)是地理必修I的重點也是難點,它們是學生學習地理的關鍵,學習成績的好壞取決於此,對於後面的知識掌握的多少都與學好這兩大塊有關。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學生的掌握程度是很低的。這部分內容結合了數學、物理、化學以及文科知識,知識的綜合性很強,而學生卻對這部分其它學科瞭解得不夠。因此,在這部分知識的處理上,尤其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根據我的教學實際,通過教學設計和教學實際操作,課堂反映出的問題,我總結出以下處理難題的辦法:

一、直觀印象化

在《地球在宇宙中》中,如果直接用語言來描述地球在宇宙當中的位置,這樣教師覺得太空洞學生也很乏味。體驗不到宇宙的廣闊性,也無法體會地球的神聖。因此我就選擇了大量的宇宙圖片,以及各種天體圖片,尤其是太陽系九大行星近觀圖和它們的關係圖(強調2006.8.26頒佈的“冥王星被降級”的消息)。並逐一做了詳細的介紹,學生的興趣很高,邊看邊想,並將自己知道的.天文知識告訴其他同學,使一堂很乏味的地理課變的津津有味,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速度加快,並很有興趣地查閱相關資料來了解天文知識,使得剛從國中升入高一的學生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也是高中地理非常關鍵的一堂開頭課,爲《地球的運動》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巧妙複習鞏固化

巧妙複習鞏固就是巧妙地結合所要學習的知識,將國中地理知識中的《地球與地圖》知識進行復習,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新內容、複習舊知識、全面的鞏固,加強訓練,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達到學習目的。比如我在講解《地球的運動》時,《地球基礎知識》學生掌握的很差甚至“經緯度、經緯線”都很模糊,往往混爲一談。要講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必須要知道這部分的內容。這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很棘手的問題,而且時間很緊迫。經過思考之後,我決定在講授新課時穿插滲透複習國中相關知識,讓他們將原來的疑惑解決了,也爲後面的學習有了堅實的基礎而興奮。

三、基礎訓練典型化

對於宇宙和地球這部分內容來講,只靠簡單的講解,簡單的看書,是無法真正的掌握地球運動真正的內涵。因此,在講解的過程中,結合高一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給學生最典型的例題,如連江的太陽能熱水器如何安裝、樓間距應該是多少、正午太陽高度如何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是什麼、利用時區如何計算區時、飛機應飛行在地球大氣層的哪一層爲什麼?……而且我發現對於基礎知識訓練,不能訓練得太多,而要訓練得精,需要給學生留出大量的時間自己思考,效果才更好。

根據我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理解,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主要的,尤其是結合了多學科的知識更如此。對於在我的課堂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我要感謝學生提出許多的意見和建議,是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讓我得到反思。目前我總結出了以上幾條,可能還存在許多的不足,這也給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會使我不斷地學習總結,不斷地進步。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教案反思 篇3

第一、 課堂的有趣性延伸到課外。

我爲了課堂的生動,在麥哲倫環球航行這一塊,增加了趣味性,給同學們講解麥哲倫海峽和太平洋的來歷,主要是爲了讓學生記住麥哲倫環球航行的路線,事實證明可行性很高,而且學生很容易接受。課後我聽一位孩子說他回家家拿着籃球問爺爺知道不知道麥哲倫環球航行經過了那些地方,時間什麼的,最主要的是孩子還主動去找歷史書,看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時候我們的中國所處的朝代,聽到這些自己感到很高興,這正是我所追求的目標,提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自己主動學習。這一階段的孩子們的接受能力還是有限的,過多的專業的東西是不太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我力求把課上的有趣的同時讓學生掌握知識,調動他們對地理的熱愛。 抓住學生學習的動情點,實現教學目標的`最優化。新課程要求把“師生情感的和諧”作爲課堂教學應努力追求的一種心理環境。因此,如何科學地運用情感的功能來優化課堂教學,使教學活動中的認知和情感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這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大主題。作爲地理老師,同樣需要在生活中提取學生喜歡的素材,用相關的地理理論與這些素材建立聯繫,學生就會爲自己的所學而驕傲,自然就會喜歡地理和地理老師。只要抓住了這個“情感點”,要實現教學目標的最優化就不在話下了,教學就會獲取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師也能把課堂當成一種享受。

第二、暴露的問題及時解決很重要。

對知識的掌握上還是不夠豐富,有時候解決不了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比如,讓學生舉出一些地球是球形的證據時,大部分同學都能說出一個來,其中“登高望遠”解釋地球是球形的一個證據,同學們對此理解不了,我先讓學生自己思考,然後找同學回答,之後發現同學對此爭議很大,我在解決這個問題是遇到了一些問題,有些同學的思想我解釋不了,這也是對我們教學的一個很大的考驗。

第三、在講到地球儀和地球的區別的時候,孩子們能夠舉出好多的不同,比如,地球儀上沒有大氣層啊,還有的說地球儀上沒有水啊等等,很多都是我沒有想到的,我首先肯定了他們的回答,之後引導他們得出一些主要的區別。

總之,這堂課上有可圈可點的地方,當然也有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活到老,學到老,總結到老,反思到老吧。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教案反思 篇4

今天我講授的內容是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球儀。這節課雖然是學生初次接觸到地理這門課,但內容都很簡單,較容易理解,學生能很快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在這上了這堂課之後,我有很多的感想,現具體總結如下:

成功之處:

我課前的準備是比較充分的,教學設計、課件製作比較簡潔、實用。能在地理教學實踐中,爲學生營造輕鬆、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活動發展思維,獲取知識,形成技能。例:在講到地球儀的時候,讓學生自己觀察地球儀的特點,然後再向同學們介紹,這樣不僅這個學生對這個知識掌握很牢固,其他學生也印象深刻。對學生的點評得當,多鼓勵性的語言,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課堂氣氛熱烈。特別是注意學生在本節課課堂活動的參與率,教學目標達成率高。

不足之處:

一、課件所起的作用不大,我在讓學生帶着幻燈片上的問題預習課文時,就呈現了這張幻燈片,這張幻燈片一直展示到學生展示小組合作探究成果後。時間過長,沒有充分發揮課件的作用。

二、沒有完全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的學習知識。儘管我在備課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立、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採用的是教師教知識,學生記知識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生怕自己講的不夠多,這樣就造成儘管知識目標暫時實現了,但學生是被動的在學習,印象不深,甚至是在死記硬背,容易忘記,就談不上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了。

三、缺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基本就是採用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展示、教師講解這幾種方法。這們整個課堂就顯得比單調枯燥、無味。感覺學生好像是爲學習而學,爲完成任務而學,而不是因爲興趣而學。

對策:

要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教案反思 篇5

更能突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另外要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餘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要更高層次前進。平時佈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佈置作業時,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儘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後習題不在加做。

今後需不斷加強學習專業知識理論,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取長補短,終身學習,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碗水,一桶水,不斷充實自己各方面知識,才能更好的駕馭課堂,讓課堂充滿活力。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教案反思 篇6

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以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中以教師講解爲主的缺點。通過採取小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探究中質疑,在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這樣,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成爲學生學習交往和合作的過程,學生主動學習的意願得到極大的提高。

但在教學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問題的提出應明確、有針對性,能激發學生學習慾望,是學生樂於思考和能夠解決的問題。

②學生的參與應採用思考、討論等簡單方式。這樣有利於絕大多數學生比較同步地進入學習,快速進入狀態,開展合作,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③學生的探究、合作,必須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學生的討論要有主題、有方向、有目標。

④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有待教師的精講和點撥,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