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評價和培養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能力

1、問題的提出

要如何評價和培養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自然會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我們知道,“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愛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爲重要,因爲解決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數學學習過程就是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決定學習的方向、深度,問題提出的質量決定學習的質量,沒有問題就沒有學習,所以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強弱對學習能力,特別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至關重要,學生提出問題能力也集中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與思維的開放性,所以評價與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新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2、提出問題能力的評價要素的分析

能力是在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直接影響人們順利有效地完成活動的個性心理特徵。人的個性心理特徵靜止時是無法測評的,因此對某種能力的評價,應該在具體的活動中,針對構成活動的個性心理特徵的“表現”來評價。活動結構決定能力結構,評價要素是能力要素的可視表現。依據提出問題的活動結構,我們認爲學生提出問題的評價要素包括問題意識、提山問題的數量、提出問題的質量、問題表達。

2.1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提出問題能力最重要的構成要素,它是提出問題能力的基礎。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爲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理上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它產生的心理基礎是:認識主體在與外界相互作用之際,因新信息的進入而不被其認知結構中已有闡釋系統包容,繼而引起該系統發生某種“不平衡”的變化,而使注意力集中於具體問題的心理活動過程。問題意識的'強弱表現在:①是否願意提出問題、樂於提出問題;②是否有提出問題的習慣;③是否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與認知主體的批判精神有關,批判精神強的人不唯書是從,因而有提出問題的習慣,樂於提出問題,且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所以問題意識是提出問題能力的情意要素、是提出問題的基礎,提出問題能力的強弱以問題意識的強弱爲前提。因此,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培養的就是問題意識,問題意識強,學生認知結構的創生能力纔會強。

若讓學生提出問題,必須有問題情境。問題意識強的學生,能夠全面、清晰地感知問題情境中的問題,能夠正確定位,知道問題的結點所在,使問題清晰可見,而不是不知疑在何處,惑在何方。問題意識弱的同學往往只能感知問題情境中的個別問題,或者根本就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所提出的問題往往是“老師,這些內容我不懂”,“這些問題我不會”。

2.2提出問題的數量

對於特定的情境,學生提出問題的多少是提出問題能力的重要構成要素。特定的情境,對於不同的學生由於已有知識經驗與認知結構不同,因而各自的闡釋系統不同,所以,提出的問題的數量和質量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全面感知情境中自己所不能同化的問題不同,因而提出問題的數量也不同。提出問題能力強的同學,能感知每—個自己不能同化的知識點,通過仔細思考提出相應的問題,然後力求通過不同的途徑得到解答,從而達到對知識的全面掌握。

2.3提出問題的質量

提出問題的質量主要是指所提問題與情境或認識對象的相關性、問題的深度和調動思維程度如何。因此衡量學生提出問題的質量,除看其提出的問題是不是情境中的問題外,還要看所提問題層次。從問題的深度與調動思維的程度考慮,提出問題的質量大致可分爲二個層次:①常規性問題——求是性與求索性問題;②發展性問題——具有發散性、綜合性、規律性的問題;③創造性問題——打破常規定勢思維的束縛,具有獨特性、新穎性、預見性,且富有科學意義的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的質量與其本人的知識體系、認識結構緊密相關,當新信息不被已有闡釋系統包容時,認識的主體會立刻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但這種意識流於膚淺,是隻提出常歸性、簡單的問題,還是提出深層次發展性、創新性的問題,關係到是形成平面網狀、不穩定、認知能力相對較差的認知結構,還是形成立體網狀、更穩定,認知能力更強的認知結構。

提出問題的質量是提出問題能力的核心,提出問題從學生行爲表現上看是一種活動,本質上是品質與能力強弱的重要表現之一,提出高質量的問題,能夠調動已有知識進行全方位深層次思維,能深入問題的實質,使問題的解決更具挑戰性,使學習、探究更深入。高質量的問題反映在不盲從教師和課本,不輕易承認、附和、接受某種觀點、思路和方法,能夠脫離習慣地提出問題,不但能提出求是性、索因性問題,更能提出創造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