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牀醫師考點血管生理

血管生理是臨牀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生理學科目經常涉及到的考點,這部分需要了解血管生理的各項正常數值,對影響血壓因素。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臨牀醫師考點血管生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臨牀醫師考點血管生理

1.動脈血壓的形成:

收縮壓 心室收縮中期動脈壓升到的最高值。

舒張壓 心室舒張末期動脈壓降到的最低值。

脈 壓 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差值。

平均A壓 一個心動週期中動脈血壓的平均值。

平均A壓=舒張壓+脈壓/3

2.動脈血壓的影響因素:

搏出量→收縮壓升高明顯

收縮壓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臟搏出量的多少

心率→舒張壓升高明顯

外周阻力(血管口徑)→舒張壓升高明顯

舒張壓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主要大A的彈性貯器作用→收縮壓↑、舒張壓↓

3.中心靜脈壓:右心房和與之相連的胸腔內大靜脈內的血壓。

正常值:4-300pxH2O。

其高低取決於心臟射血能力和靜脈迴心血量之間的關係:

CVP低,提示輸液量不足;

CVP高,提示輸液過快或心功能不全。

在影響動脈血壓的諸多因素中,搏出量增加而其他因素不變時,脈壓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收縮壓,舒張壓均降低 B、收縮壓,舒張壓均增高

C、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D、收縮壓降低,舒張壓變化不大

E、收縮壓升高,舒張壓變化不大

4.微循環的組成及作用

微循環是指微動脈和微靜脈之間的血液循環,其功能是進行血液和組織之間的物質交換。

1.微循環的組成典型的微循環由微動脈、後微動脈、毛細血管前括約肌、真毛細血管、通血毛細血管、動-靜脈吻合支和微靜脈等7部分組成。

2.微循環的作用血液流經微循環有3種不同通路,各有其生理功能。

(1)迂迴通路:血液由微動脈進入微循環後,經後微動脈、毛細血管前括約肌、真毛細血管流入微靜脈。這一通路具有以下特點:

①通透性好;

②血流緩慢;

③與組織細胞接觸面積大。因此,血液流經這一通路時,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可進行充分的物質交換。所以,這一通路又稱"營養通路"。

(2)直捷通路:是指血液經微動脈、後微動脈和通血毛細血管進入微靜脈的通路。直捷通路經常處於開放狀態,且血流速度較快。其主要功能不是進行物質交換,而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過微循環進入靜脈,以滿足體循環有足夠的靜脈迴心血量。

(3)動-靜脈短路:血液從微動脈經過動-靜脈吻合支直接流回微靜脈。動-靜脈吻合支管壁較厚,有完整的平滑肌,能夠進行舒縮活動,但不能進行物質交換。在皮膚微循環中,吻合支較多,對體溫調節有一定作用。

5.組織液的生成及其影響因素

1.組織液的生成

組織液是血漿濾過毛細血管壁生成的,同時組織液又通過重吸收回流入毛細血管。毛細血管血壓和組織液膠體滲透壓是促使液體由毛細血管內向血管外濾過的力量,而血漿膠體滲透壓和組織液靜水壓則是將液體從血管外重吸收入毛細血管內的力量。有效濾過壓=(毛細血管血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組織液靜水壓)。流經毛細血管的血漿,有0.5%~2%在毛細血管動脈端以濾過的方式進入組織間隙,其中約90%在靜脈端被重吸收回血液,其餘的10%進入毛細淋巴管,成爲淋巴液。

2.影響組織液生成的因素

凡是能影響有效濾過壓和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因素,都可影響組織液的生成和迴流。

(1)毛細血管血壓升高時,組織液生成增多。

(2)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可使有效濾過壓升高,組織液生成增多而引起組織水腫。

(3)淋巴液迴流受阻出現水腫。

(4)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致使部分血漿蛋白濾出血管,引起水腫

影響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

A、血液粘滯性B、紅細胞數C、血管長度 D、小動脈口徑 E、大動脈彈性

【正確答案】D

在一般情況下,影響舒張壓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每搏輸出量B、心率 C、大動脈彈性 D、外周阻力 E、循環血量

【正確答案】D

中心靜脈壓低,血壓低表示( )

A、心功能不全,血容量正常 B、血容量不足 C、容量血管過度收縮

D、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對過多 E、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正確答案】B

幾種血管的生理特點:

1.短路血管:指一些血管牀中小動脈和靜脈之間的直接聯繫。它們可使小動脈內的血液不經過毛細血管而直接流入小靜脈。在手指、足趾、耳廓等處的皮膚中有許多短路血管存在,它們在功能上與體溫調節有關。

2.分配血管:從彈性貯器血管以後到分支爲小動脈前的動脈管道,其功能是將血液輸送至各器官組織,故稱爲分配血管。

3.毛細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動脈和微動脈的管徑小,對血流的阻力大,稱爲毛細血管前阻力血管。微動脈的管壁富含平滑肌,後者的舒縮活動可使血管口徑發生明顯變化,從而改變對血流的阻力和所在器官、組織的血流量。

4.毛細血管前括約肌:在真毛細血管的起始部常有平滑肌環繞,稱爲毛細血管前括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它的收縮或舒張可控制毛細血管的關閉或開放,因此可決定某一時間內毛細血管開放的數量。

5.交換血管:指真毛細血管。其管壁僅由單層內皮細胞構成,外面有一薄層基膜,故通透性很高,成爲血管內血液和血管外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

6.毛細血管後阻力血管:指微靜脈。微靜脈因管徑小,對血流也產生一定的阻力。它們的舒縮可影響毛細血管前阻力和毛細血管後阻力的比值,從而改變毛細血管壓和體液在血管內和組織間隙內的分配情況。

7.容量血管:靜脈和相應的動脈比較,數量較多,口徑較粗,管壁較薄,故其容量較大,而且可擴張性較大,即較小的壓力變化就可使容積發生較大的變化。在安靜狀態下,循環血量的60%-70%容納在靜脈中。靜脈的口徑發生較小變化時,靜脈內容納的血量就可發生很大的變化,而壓力的變化較小。因此,靜脈在血管系統中起着血液貯存庫的作用,在生理學中將靜脈稱爲容量血管。

動脈血壓的形成、正常值和影響因素

(一)動脈血壓的形成

1.心血管系統內有血液充盈:循環系統中血液充盈的程度可用循環系統平均充盈壓來表示,約爲0.93kPa(7mmHg),是形成動脈血壓的前提。

2.心臟射血:是形成動脈血壓的一個主要因素。心室肌收縮時所釋放的能量可分爲兩部分,一部分用於推動血液流動,是血液的動能;另一部分形成對血管壁的側壓,並使血管壁擴張(壓強能)。

3.外周阻力:指小動脈和微動脈對血流的阻力,是形成動脈血壓的另一個主要因素。

4.主動脈和大動脈彈性儲器作用:在心舒張期,大動脈發生彈性回縮,又將一部分勢能轉變爲推動血液的動能,使血液在血管中繼續向前流動。

(二)動脈血壓的正常值

動脈血壓是動脈內的血液對動脈管壁的側壓力。動脈血壓在收縮期達到最高值稱爲收縮壓,正常值13.3~16.0kPa(100~120mmHg)。在心舒末期動脈血壓的最低值稱爲舒張壓,正常值8.0~10.6kPa(60~80mmHg)。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差值稱爲脈搏壓,簡稱脈壓,正常值4.0~5.3kPa(30~40mmHg)。一個心動週期中每一瞬間動脈血壓的平均值,稱爲平均動脈壓,大約等於舒張壓加三分之一脈壓,正常值13.3kPa(100mmHg)。

(三)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

1.每搏輸出量:當每搏輸出量增加時,收縮壓升高,舒張壓也升高,但是舒張壓增加的幅度不如收縮壓大。每搏輸出量對於收縮壓的影響要強於對舒張壓的影響。

2.心率:心率加快時,舒張期縮短,在短時間內通過小動脈流出的血液也減少,因而心室舒張期末在主動脈內存留下的血液量就較多,以致舒張壓升高,脈壓減小。

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動脈血壓升高,但主要使舒張壓升高明顯,收縮壓的增加較小,脈壓減小。外周阻力對舒張壓的影響要大於對收縮壓的影響。

4.大動脈管壁的彈性:在老年人血管硬化時,大動脈彈性減退,因而使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脈壓增大。但由於老年人小動脈常同時硬化,以致外周阻力增大,使舒張壓也常常升高。

5.循環血量與血管系統容量的比值變化。

中心靜脈壓、靜脈迴心血量及其影響因素

(一)中心靜脈壓

通常將右心房和胸腔內大靜脈的血壓稱爲中心靜脈壓,中心靜脈壓的正常變動範圍爲4~12cmH20。中心靜脈壓的高低取決於心臟射血能力和靜脈迴心血量之間的`相互關係。如果心臟射血能力較強,能及時地將回流入心臟的血液射入動脈,中心靜脈壓就較低。反之,心臟射血能力減弱或靜脈迴流速度加快時,中心靜脈壓就會升高。中心靜脈壓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又一指標。臨牀上在用輸液治療休克時,除需觀察動脈血壓變化外,也要觀察中心靜脈壓的變化。而各器官靜脈的血壓稱爲外周靜脈壓。

(二)靜脈迴心血量及其影響因素

單位時間內的靜脈迴心血量取決於外周靜脈壓和中心靜脈壓的差,以及靜脈對血流的阻力。故凡能影響外周靜脈壓、中心靜脈壓以及靜脈阻力的因素,都能影響靜脈迴心血量。

1.體循環平均充盈壓:體循環平均充盈壓是反映血管系統充盈程度的指標。實驗證明,血管系統內血液充盈程度愈高。靜脈迴心血量也就愈多。

2.心臟收縮力量:心臟收縮時將血液射入動脈,舒張時則可從靜脈抽吸血液。如果心臟收縮力量強,射血時心室排空較完全,在心舒期心室內壓較低,對心房和大靜脈內血液的抽吸力量也就較大。

3.體位改變:當人體從臥位轉變爲立位時,身體低垂部分靜脈擴張,容量增大,故迴心血量減少。在高溫環境中更加明顯。在高溫環境中,皮膚血管舒張,皮膚血管中容納的血量增多。因此,如果人在高溫環境中長時間站立不動,迴心血量就會明顯減少,導致心輸出量減少和腦血供不足,可引起頭暈甚至昏厥。長期臥牀的患者,靜脈管壁的緊張性較低,可擴張性較高,加之腹壁和下肢肌肉的收縮力量減弱,對靜脈的擠壓作用減小,故由平臥位突然站起來時,可因大量血液積滯在下肢,迴心血量過少而發生昏厥。

4.骨骼肌的擠壓作用:人體在站立位的情況下,如果下肢進行肌肉運動,迴心血量和在沒有肌肉運動時就不一樣。一方面,肌肉收縮時可對肌肉內和肌肉間的靜脈發生擠壓,使靜脈血流加快:另一方面,因靜脈內有瓣膜存在,使靜脈內的血液只能向心髒方向流動而不能倒流。肌肉泵的這種作用,對於在立位情況下降低下肢靜脈壓和減少血液在下肢靜脈內瀦留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義。

5.呼吸運動:呼吸運動也能影響靜脈迴流。胸膜腔內壓是低於大氣壓的,稱爲胸膜腔負壓。由於胸膜腔內壓爲負壓,胸腔內大靜脈的跨壁壓較大,經常處於充盈擴張狀態。在吸氣時,胸腔容積加大,胸膜腔負壓值進一步增大,使胸腔內的大靜脈和右心房更加擴張,壓力也進一步降低,因此,有利於外周靜脈內的血液迴流至右心房;由於迴心血量增加,心輸出量也相應增加。

微循環的組成及作用

典型的微循環由微動脈、後微動脈、毛細血管前括約肌、真毛細血管、通血毛細血管 (或稱直捷通路)、動-靜脈吻合支和微靜脈等七部分組成。

營養通路是指血液從微動脈經毛細血管前括約肌、真毛細血管至微靜脈的通路,是組織與血液進行物質交換的部位。直捷通路是指血液從微動脈經後微動脈和通血毛細血管進入微靜脈的通路。直捷通路經常處於開放狀態,血流速度較陝,其主要功能並不是物質交換,而是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過微循環而進入靜脈。直捷通路在骨骼肌組織的微循環中較爲多見。

動-靜脈短路是吻合微動脈和微靜脈的通道,其管壁結構類似微動脈。在人體某些部分的皮膚和皮下組織,特別是手指、足趾、耳郭等處,這類通路較多。動-靜脈吻合支在功能上不是進行物質交換,而是在體溫調節中發揮作用的。

組織液的生成及其影響因素

(一)組織液的生成

有效濾過壓V=KF[(毛細血管血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 組織液靜水壓+血液膠體滲透壓)]

(二)影響組織液生成的因素

在正常情況下,組織液不斷生成,又不斷被重吸收,保持動態平衡,故血量和組織液量能維持相對穩定。如果這種動態平衡遭到破壞,發生組織液生成過多或重吸收減少,就會形成水腫。在毛細血管血壓升高和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以及靜脈迴流受阻時,組織液生成也會增加。當淋巴迴流受阻時,組織間隙內組織液積聚,也可導致組織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