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學教師證考試《教育學》模擬試題答案

>>>點擊查看原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2016年中學教師證考試《教育學》模擬試題答案

1.【C】[解析]略

2.【D】[解析]我國古代的六藝以及歐洲中世紀的七藝,都屬於分科課程。

3.【A】[解析]班主任受學校和校長的委託,擔任班級組織的領導者。

4.【C】[解析]兒童身心發展有兩個高速發展期:新生兒與青春期反映了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

5.【A】[解析]教育目的對教育活動具有定向功能、調控功能和評價功能。

6.【D】[解析]《學記》是我國古代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體系的古代教育學作品。

7.【C】[解析]個體內差異法是指以被評價對象自身某一時期的發展水平爲標準,判斷其發展狀況的評價方法。

8.【A】[解析]略

9.【D】[解析]人本位的價值取向主要反映在自然主義和人文主義的教育思想之中,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國思想家盧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齊、德國的康德、美國的馬斯洛、法國的薩特等。

10.【C】[解析]略

11.【B】[解析]班級組織的發育經歷三個階段的發展,其第一階段是個人屬性之間的矛盾。

12.【A】[解析]從作用的對象看,教育功能分爲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

13.【B】[解析]略

14.【B】[解析]略

15.【D】[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當時留美派主持的全國教育聯合會,以美國的學制爲藍本,提出了改革學制的方案,於1922年頒佈了壬戌學制,即通稱的“六三三制”。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16.【B、C、D、E】[解析]略,見指定教材(P118)。

17.【A、B、C、D、E】[解析]略,見指定教材(P197)。

18.【A、B、E】[解析]略

19.【A、B、C、D、E】[解析]實現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途徑主要有:師範教育、新教師的人職輔導、在職培訓、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自我教育。

20.【A、D、E】[解析]針對傳統教育使學校教育同兒童現實生活經驗相割裂的問題,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兒童現在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準備。針對學校與生活隔離的問題,杜威提出“學校即社會”,強調學校應成爲一個小型的社會,使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相互連接、相互影響。針對傳統教育慣用的兒童“靜聽”的學習方式,杜威提出“從做中學”,主張教學從兒童的經驗和生活出發,讓兒童主動地從自身的活動中進行學習。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21.師生關係: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是教師和學生爲實現教育目標,以各自獨特的身份和地位通過教與學的直接交流活動而形成的多性質、多層次的關係體系。

22.課堂教學設計:是指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特點以及所教課程的內容,將課程目標轉化爲單元或課時目標,並對這種目標加以分解和細化,據此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程序,對照目標檢測教學效果的一種安排。

23.觀察:是作爲研究者的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的自然狀態下,根據研究的問題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看、思、記的一種方法。

24.教育制度:是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教育機構與組織的體系及其管理規則。

25.行動研究:是一種由實際工作者在現實情境中自主進行的反思性探索,並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爲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的一體化,使實際工作者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26.簡述學生評價理論與實踐的當代走向。

答:(1)倡導構建以發展爲本的學生評價體系。

(2)以質性的評價模式取代量化的評價模式。

(3)強調測評的真實性和情境性。

(4)鼓勵學生評價中的合作行爲。

(5)重視思維過程的評價。

27.簡述現代學校教育系統的類型。

答:現代學校教育系統的類型包括:

(1)大學和高等學校。

(2)中學。

(3)國小。

(4)初級中學。

(5)職業中學。

(6)高級中學。

(7)短期大學和大學。

(8)幼兒教育機構。

(9)研究生教育機構。

(10)成人教育機構

28.實施學生學習情感評價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1)學生情感學習的評價一般採用觀察法、問卷法。

(2)應尊重學生的學習情感表現。

(3)應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權。

29.簡述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教育改革的特點。

答:(1)高度重視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戰略地位。

(2)教育改革的重點轉向提高教育質量。

(3)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4)加強和改進道德教育。

(5)重視提高師資水平。

30.簡述學生技能學習評價的主要方法。

答:(1)觀察法(最常用)。

(2)作品表現法。

(3)表演評價法等。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1.結合實際,談談教師應該怎樣建設和管理班集體。

答:建設和管理班集體應該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創造性地設計班集體目標。

班集體目標確定與實施是班集體管理的基本要素。班級目標的設計,要以教育方針的培養目標爲依據,以課程的教學目標爲中介,落實到集體成員的學習目標。班集體目標設計的方法:

①以提高素質、發展個性爲嚮導,制定適合班集體實際水平的發展目標。

②依據班級發展目標制定各科教學、班級教育工作、班級日常活動體系。

③引導學生設計“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的學習和發展目標。

④在班集體的目標管理中,既要注重提高班集體的整體發展,又要爲集體中每個成員精心設計個性發展目標。

(2)合理地確定班級角色位置。

①科學地診斷班集體人際關係的現狀。

②重視班級骨幹隊伍建設。

③重視班級管理角色。

④正確對待班級中的非正式羣體,使它的目標、價值規範等與班集體整合。

(3)協調好班內外各種關係。

①協調班集體內的各種組織和成員的關係。

②協調與各任課教師及學校其他部門、其他班級的關係。

③班主任要協調班集體與社會、家庭的關係。

④班主任還要協調好班級內各種活動和事務。

(4)建構“開放、多維、有序”的班級活動體系。

①活動主題的確定要貼近社會生活。

②活動內容的選擇和組織要能適應並促進學生的發展。

③活動類型要豐富多彩,爲學生髮揮潛能提供舞臺。

④明確活動中“主體地位”與“主導作用”的關係。

(5)營造健康向上、豐富活躍的班級文化環境

①營造文化性物質環境。

②營造社會化環境。

③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

④營造正確的輿論和班風。

⑤營造健康的心理環境。

32.論述教育對社會發展的負向功能。

答:教育對社會發展的負向功能,是教育活動系統或教育系統出現的偏移和失調狀態,即教育內部和外部的異常條件使教育正向功能的實現受到嚴重阻礙,結果派生出來多種偏離行爲,產生許多期望之外的不良功能。

教育的社會負向功能,有些是整體的,有些是局部的,這取決於社會的性質。

第一種情況:當社會發展處於負向時期,教育對社會出現總體的.負向功能。

第二種情況:當社會發展處於正向時期,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功能總體是正向的,但也由於某種因素的影響,使得教育與社會的外部關係失調,出現了局部的負向功能。

教育受政治、經濟、文化所制約,所以必須與社會發展相適應,這是教育的基本規律之一,也是衡量教育與社會發展是否協調的準繩。違背這一規律,必然出現教育的社會負向功能。

教育的發展需要社會物質生產提供相應的基礎條件,如果超越了物質生產所提供的底線,就會出現教育的負向功能。如盲目的教育先行會帶來一系列負效應。首先,教育的盲目發展可能培養出過多的畢業生,而國家經濟發展又不能給他們提供相應的和足夠的崗位,這些畢業生在國內無法就業,造成社會壓力,同時,他們中的部分人就可能流向國外,這是教育對經濟的發展不但沒有多大作用,而且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流失和浪費。其次,勞動者的素質應與生產中的技術水平相適應,只有這樣,提高受教育水平,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效益。

在社會發展處於正向時期,教育出現負向功能是人爲的結果,是教育的內部與外部的異常條件多造成的正向功能的受阻和障礙。由於教育是一個複雜、開放的系統,教育負向功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正確認識並遵循教育規律,合理安排教育活動,協調教育與社會的關係,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負向功能,增強正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