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2016下半年教師證考試《教育學》模擬試題答案

>>>點擊查看原試題
  一、單選題

山東省2016下半年教師證考試《教育學》模擬試題答案

1.C【解析】l9世紀初,英國學校中出現了“導生制”。

2.C【解析】道家認爲最好的教育就是“復歸”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順其自然。

3.B【解析】從學生特定的社會身份來看,受教育權是他們最重要的權利。

4.B【解析】只有領會了知識,才能更好地鞏固與運用。因此,領會知識是教學的中心環節。

5.C【解析】學校文化的核心是思想觀念和行爲方式。

6.A【解析】素質教育強調要把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結合起來,既重視共性的發展,又重視個性的多樣化。

7.B【解析】精神或觀念體現了學校的主導思想,所以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8.C【解析】杜威是最自覺、清醒地論證了直接經驗在個人成長中的意義,是將兒童個體的直接經驗加以規範和具體化爲課程並付諸實踐的教育家。

9.D【解析】這是一種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兒童編在一個班,由一位教師在一堂課內分別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是一種特殊的組織形式。

10.A【解析】學校的其他工作都是爲教學工作服務的。因此,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

11.A【解析】誇美紐斯在其《大教學論》中對班級授課製作了詳細的理論論述。

12.C【解析】品德是個體現象,是社會道德在個體身上的具體體現。

13.D【解析】古希臘半島有兩個奴隸制國家斯巴達和雅典,由於地理、政治經濟等原因,兩者的教育體制不同、目的不同、內容與方法也不同,題幹指的是雅典的教育。

14.A【解析】教育目的受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因此它集中反映了教育的性質。

15.B【解析】目標管理的理論核心是將傳統的他控式管理方式轉變爲自控式管理方式,是一種以自我管理爲中心的管理。

16.D【解析】前三種是我國教育史上隋以前出現過的選士制度,隋代實行科舉以來一直沿用到清末。

17.B【解析】盧梭認爲讓兒童順其自然發展纔是好的教育,甚至認爲越是遠離社會影響的教育才是越好的教育。

18.C【解析】人的身心發展不是一個勻速過程,有時快有時慢,不平衡。

19.D【解析】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須充分考慮生產力和科技發展的要求。

20.A【解析】教學過程是促進學生的認識能力發展的過程,也是不斷提高教師認識水平的過程。因此,教學是一種認識過程。

21.C【解析】心理學家根據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提出了關鍵期的概念。

22.C【解析】題幹是對民主管理模式的解釋。

23.C【解析】“學爲文士”是古埃及一般奴隸主階級追求的目標,所以古埃及設置最多的是文士學校。

24.B【解析】溝通在學校管理活動中佔有中心地位,是學校管理的基本途徑。

25.B【解析】課程類型是指課程的組織方式或設計課程的種類。

26.B【解析】通過檢查複習既可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鞏固加深,又可督促學生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繫。

27.A【解析】有利於教育是班級組織建構的首要原則。

28.C【解析】德育的途徑是指德育的實施渠道或形式。

29.D【解析】學校是一個社會組織,因此其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

30.B【解析】目標評價模式的步驟都是圍繞目標展開的,所以確定目標是最爲關鍵的步驟。

  二、多選題

【解析】BD兩項與題意不符。

【解析】此三點是我國教育目的區別於其他國家教育目的的本質所在。

【解析】課程目標的確定依據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對學生、社會、學科的研究。

【解析】綜合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是教學策略的基本特徵。

【解析】社會活動與生產勞動屬於環境的範疇。

【解析】杜威倡導學生中心、生活中心和活動中心的“三中心”理論。

E【解析】學生集體的培養有許多種方式,只要是有利於學生集體的成長和發展的方式都可看作培養的策略。

E【解析】運用語言進行說服和運用事實進行說服都屬於說服法。

【解析】制定者的哲學理念和理想人格是教育目的制定的主觀依據。

【解析】BD兩項對正常秩序的形成和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不屬於正常秩序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