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國學書苑

小戴禮記亦稱《小戴記》,即《禮記》,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漢民族典章制度書籍。該書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推薦了禮記國學書苑,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禮記國學書苑

  《禮記》內容提要

《禮記》亦稱《小戴禮記》或《小戴記》,儒家經典之一,乃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之選集,相當於《儀禮》的“易傳”,據說爲西漢戴聖所編纂。戴聖,字次君,禮學博士,生平不詳,曾任九江太守。

《禮記》有《曲禮》、《檀弓》、《月令》、《禮運》、《學記》、《大學》、《中庸》、《經解》等四十九篇,大率爲孔子弟子及其再傳、三傳弟子所記,內容龐雜,上至王室之制,下至民間之俗,無不涉及,是研究我國古代社會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其中,《經解》一篇提倡六藝之教,即溫柔敦厚的“詩教”,疏通知遠的“書教”,廣博易良的“樂教”,浩靜精微的“易教”,恭儉莊重的“禮教”,屬辭比事的“春秋之教”;《禮運》一篇提出了“小康世”和“大同世”的理想,對後世影響深遠;《大學》、《中庸》兩篇在南宋時更與《論語》、《孟子》合編爲“四書”,同“五經”並列,成爲蒙學必讀的教科書。

注本有東漢鄭玄《禮記注》、唐孔穎達《禮記正義》、清朱彬《禮集訓纂》、孫希旦《禮記集解》等。通行本有清阮元《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影印,1980年第1版。

  《禮記》禮的作用

《禮運大同句》 竇中亮

相傳禮爲 周公旦所定, 東周時“ 禮崩樂壞”, 孔子重新進行了整理以教育學生,到漢代禮便成爲“ 六經”之一了。

禮,是維護古代道德規範的重要工具,《禮記》開宗明義:“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紛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 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涖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成莊。”可見禮的作用很大,達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而實際上哪個朝代也沒有把禮的條文都做到。

大同篇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記

譯文:孔子說:"大道的實行,和 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關當時太平盛世的記載。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爲世人所共有。選舉賢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講信用,和睦相處,彼此合作,所以人們不只是親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於自己的兒女,更能推延仁愛,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壯年人都能貢獻才力,兒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長, 鰥寡孤獨以及殘廢疾病的人都能得到豐厚的供養。男的各盡其職務,女的各有其家庭。貨物資源都厭惡丟棄到地上浪費掉,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裏私用。既嫌惡有能力不肯使出來,但也不一定爲自己出力纔算效勞。因此,人人都能誠實相待,和睦相處,故不會有陰謀詭計發生,也沒有劫奪偷竊殺人越貨的事情出現。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樣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禮記》本書目錄

曲禮上第一

曲禮下第二

檀弓上第三

檀弓下第四

王制第五

月令第六

曾子問第七

文王世子第八

禮運第九

禮器第十

效特牲第十一

內則第十二

玉藻第十三

明堂位第十四

喪服小記第十五

大傳第十六

少儀第十七

學記第十八

樂記第十九

雜記上第二十

雜記下第二十一

喪大記第二十二

祭法第二十三

祭義第二十四

祭統第二十五

經解第二十六

哀公問第二十七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孔子閒居第二十九

坊記第三十

中庸第三十一

表記第三十二

緇衣第三十三

奔喪第三十四

問喪第三十五

服問第三十六

間傳第三十七

三年問第三十八

深衣第三十九

投壺第四十

儒行第四十一

大學第四十二

冠義第四十三

昏義第四十四

鄉飲酒義第四十五

射義第四十六

燕義第四十七

聘義第四十八

喪服四制第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