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學書苑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 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推薦了詩經國學書苑,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詩經國學書苑

  《詩經》內容提要

《詩經》是商周時代的詩歌選集,收入春秋中葉以前的作品三百零五篇。《詩經》中的作品是在歌唱中創作的,並在歌唱中流傳。它們與音樂相伴生。因此,古人在蒐集、整理時,還保留它的音樂性特點,將這三百零五篇作品按着不同的音樂劃分爲“風”、“雅”、“頌”三類。“風”爲十五個不同地域的歌詩;“雅”爲朝廷的樂歌,又分爲《大雅》、《小雅》; “頌”爲祭祀祖先和自然神的樂歌,分爲《周頌》、《魯頌》、《商頌》。

這些作品生動表現了人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內心世界——他們的個性與思想感情,他們的歡樂與苦惱,他們與外在環境的和諧、矛盾與衝突,他們對人生與社會理想的追求。這些作品在表現周人感情的豐富性方面,在展現周人個性的歷史性內涵方面,在表現當時人們對生活、對人生的審美感受方面,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取得了極其可貴的成就,是古人留下的最寶貴的文學遺產和精神財富。同時,也確立了中國古代詩歌的民族傳統。從它產生以後,歷代詩人、文學家乃至普通大衆,無不直接、間接地受到它的哺育和影響。這是永遠值得我們珍視,值得引以爲榮的文學藝術精品。

這些詩在先秦時統稱爲《詩》或《詩三百》,孔子曾對其進行整理,用以教授弟子,儒家後學尊之爲“經”,成爲儒家經典之一。漢代傳授《詩經》分爲不同的學派,只有毛詩學派的`解說流傳至今,其注本主要有孔穎達《毛詩正義》、朱熹《詩集傳》、陳奐《詩毛氏傳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及王先謙《三家詩義集疏》等。今據清阮元《十三經注疏》校刻本整理。

  《詩經》成書過程

名稱由來

《詩經》約成書於 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 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

司馬遷記載的也是這一名稱,如:“《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爲作也。”

因爲後來傳世的版本中共記載有311首,爲了敘述方便,就稱作“ 詩三百”。之所以改稱《詩經》,是由於 漢武帝以《 詩》《 書》《 禮》《 易》《 春秋》爲 五經的緣故。

產生年代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的記錄爲 西周初年,最遲產生的作品爲 春秋時期,上下跨度約五六百年。產生地域以 黃河流域爲中心,南到長江北岸,分佈在 陝西、 甘肅、 山西、 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經文史專家考定,《詩經》中的作品是在 周武王滅商(前1066年)以後產生的。

《 周頌》時代最早,在西周初年產生,是貴族文人作品,以宗廟樂歌、頌神樂歌爲主,也有部分描寫農業生產。

《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時期的產物,是中國上古僅存的史詩。關於《 大雅》這十八篇的創作年代,各家說法不同: 鄭玄認爲《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時代的詩,《生民之什》從《生民》至《卷阿》八篇爲周公、成王之世詩。 朱熹認爲:“正《大雅》……多周公製作時所定也。”但均認爲“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詩。

《 小雅》產生於西周晚年到東遷以後。

《 魯頌》和《 商頌》都產生在周室東遷(前770年)以後。

創作者

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着 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爲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佔據詩經的多數部分,如十五國風。 [8]

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構成了詩經的另一部分。《尚書》記載,《 豳風·鴟鴞》爲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的一批戰國竹簡( 清華簡)中的《 耆夜》篇中,敘述武王等在戰勝黎國後慶功飲酒,其間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詩《蟋蟀》,內容與現存《詩經·唐風》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關係。

創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 周原宜於農業,“大雅”中的《 生民》、《公劉》、《 綿綿瓜瓞》等詩篇都表明周是依靠農業而興盛,農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周族在 武王伐紂之後成爲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隸私有與貴族領主的統治成爲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特徵。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紂暴虐無道,主要與其實行奴隸制經濟制度有關。西周建立以後,爲緩和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尖銳矛盾,緩和階級鬥爭,變奴隸制爲農奴制,正如 王國維在《殷商制度論》中所言:“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殷周間的三大變革,自其表而言之,不過一家一姓之興亡,與都邑之轉移。自其裏言之,則舊制度廢而新制度興,舊文化廢而新文化興……”

西周較之殷商,由於經濟制度的巨大變革,促使社會在精神文明方面產生飛躍性的進步,作爲文學代表的《詩經》出現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產物,而它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

傳承歷史

據說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詩有3000首之多,後來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詩有目無詩)。 孔子編纂詩經之後,最早明確記錄的傳承人,是“ 孔門十哲”、 七十二賢之一的 子夏,他對詩的領悟力最強,所以由其傳詩。

漢初,說詩的有魯人 申培公,齊人 轅固生和燕人 韓嬰,合稱三家詩。齊詩亡於魏,魯詩亡於西晉,韓詩到唐時還在流傳,而今只剩外傳10卷。現今流傳的詩經,是 毛公所傳的 毛詩。

  《詩經》本書目錄

國風·周南

關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芣苡 漢廣 兔罝 汝墳 麟之趾

國風·召南

鵲巢 采蘩 草蟲 採蘋 甘棠 行露 羔羊 殷其雷 摽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麕 何彼襛矣 騶虞

國風·邶風

柏舟 綠衣 燕燕 日月 終風 擊鼓 凱風 雄雉 匏有苦葉 穀風 式微

旄丘 簡兮 泉水 北門 北風 靜女 新臺 二子乘舟

國風·鄘風

柏舟 牆有茨 君子偕老 桑中 鶉之奔奔 定之方中 蝃蝀 相鼠 幹旄 載馳

國風·衛風

淇奧 考槃 碩人 氓 竹竿 芄蘭 河廣 伯兮 有狐 木瓜

國風·王風

黍離 君子于役 君子陽陽 揚之水 中谷有蓷 兔爰 葛藟 采葛 大車 丘中有麻

國風·鄭風

緇衣 將仲子 叔于田 大叔于田 清人 羔裘 遵大路 女曰雞鳴 有女同車 山有扶蘇

蘀兮 狡童 褰裳 豐 東門之墠 風雨 子衿 揚之水 出其東門 野有蔓草 溱洧

國風·齊風

雞鳴 還 著 東方之日 東方未明 南山 甫田 盧令 敝笱 載驅 猗嗟

國風·魏風

葛屨 汾沮洳 園有桃 陟岵 十畝之間 伐檀 碩鼠

國風·唐風

蟋蟀 山有樞 揚之水 椒聊 綢繆 杕杜 羔裘 鴇羽 無衣 有杕之杜 葛生 采苓

國風·秦風

車鄰 駟驖 小戎 蒹葭 終南 黃鳥 晨風 無衣 渭陽 權輿

國風·陳風

宛丘 東門之枌 衡門 東門之池 東門之楊 墓門 防有鵲巢 月出 株林 澤陂

國風·檜風

羔裘 素冠 隰有萇楚 匪風

國風·曹風

蜉蝣 候人 鳲鳩 下泉

國風·豳風

七月 鴟鴞 東山 破斧 伐柯 九罭 狼跋

小雅·鹿鳴之什

鹿鳴 四牡 皇皇者華 常棣 伐木 天保 采薇 出車 杕杜 魚麗

南陔(今佚) 白華(今佚) 華黍(今佚)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

南有嘉魚 南山有臺 由庚(今佚) 崇丘(今佚) 由儀(今佚) 蓼蕭

湛露 彤弓 菁菁者莪 六月 采芑 車攻 吉日

小雅·鴻雁之什

鴻雁 庭燎 沔水 鶴鳴 祈父 白駒 黃鳥 我行其野 斯干 無羊

小雅·節南山之什

節南山 正月 十月之交 雨無正 小旻 小宛 小弁 巧言 何人斯 巷伯

小雅·穀風之什

穀風 蓼莪 大東 四月 北山 無將大車 小明 鼓鍾 楚茨 信南山

小雅·甫田之什

甫田 大田 瞻彼洛矣 裳裳者華 桑扈 鴛鴦 頍弁 車舝 青蠅 賓之初筵

小雅·魚藻之什

魚藻 采菽 角弓 菀柳 都人士 采綠 黍苗 隰桑 白華 綿蠻 瓠葉

漸漸之石 苕之華 何草不黃

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 大明 綿 棫樸 旱麓 思齊 皇矣 靈臺 下武 文王有聲

大雅·生民之什

生民 行葦 既醉 鳧鷖 假樂 公劉 泂酌 卷阿 民勞 板

大雅·蕩之什

蕩 抑 桑柔 雲漢 崧高 烝民 韓奕 江漢 常武 瞻卬 召旻

周頌·清廟之什

清廟 維天之命 維清 烈文 天作 昊天有成命 我將 時邁 執競 思文

周頌·臣工之什

臣工 噫嘻 振鷺 豐年 有瞽 潛 雝 載見 有客 武

周頌·閔予小子之什

閔予小子 訪落 敬之 小毖 載芟 良耜 絲衣 酌 桓 賚 般

魯頌·駉之什

駉 有駜 泮水 閟宮

商頌

那 烈祖 玄鳥 長髮 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