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吸引學生注意力對策

數學教學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運用幽默詼諧的課堂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有調查發現,78.2%學生喜歡有幽默感的老師,幽默詼諧的教學語言,能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課外興趣活動中,一位教師讓學生解答一道雞兔同籠的問題:有頭100個,腳240只,問雞兔各有多少隻?學生看到題目,議論紛紛,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筆算,始終算不出結果,學生思路紛亂,一時想不出好的解決辦法。每隻雞的兩隻腳和每隻兔的4只腳在搗亂,如果兔和雞的腳只數一樣,那就好辦了。於是,教師說,我們命令:“全體兔子立正(像人一樣兩腳着地)提起前面的兩隻腳。”全班學生鬨堂大笑,個個睜大了神奇的眼睛.師說:“現在,兔和雞的腳只數相同了。

上面有100個頭,下面有多少隻腳呢?”學生齊答,腳的只數是頭的個數的2倍,是100×2=200(只)。師問:“和原來腳的只數比,少了多少隻呢?”學生計算後馬上得出是240-200=40(只)。“這40只腳到哪裏去了呢?”教師問。學生回答:“被兔子提起來了。”師又問:“現在籠裏有多少隻兔子?多少隻雞?”學生們歡叫道:“有20只兔子。80只雞。”這樣一個抽象而枯燥的題目,在教師幽默的教學中,變得那麼淺顯,生動而有趣,猶如滿天迷霧被太陽驅散,一切東西都看得明明白白,幽默與風趣,令學生們發出了愉悅的微笑。

善於運用體態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一直以來,人們對語言的學習只強調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然而,對於非語言(主要是體態語)交流的手段則不太重視。根據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在情感、態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是靠聲調的高低和麪部表情,即非語言來傳遞的。如果把一堂課比作一場戲的話,作爲教學的主導者的教師,便是這場戲的導演。在課堂上如能恰當地應用體態語,如面部表情、手勢、目光接觸、身體距離等會使課堂教學更豐富、深刻,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走下講臺,進入學生的“空間領域”,距離也有信息意義,也是一種無聲的體態語言。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所處的位置不同,與學生的遠近不一,會給學生不同的心理感覺,產生不同的效應。有研究表明,當教師站在距學生比較近的地方,就會產生一種控制效應,如果某個學生不注意聽講或出現行爲不當的時候,只要教師表露出開始向這個學生走去的意向。就會調動他們的積極情緒,使這個學生不當的行爲迅速地改變,馬上回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來。

讓學生愛上數學課

1、沒有壓力的數學課堂。不論是對誰來說,在壓力下做事或學習,我認爲結果會有兩種:一是成功了,但確造成了如釋重擔或逆反心理,失去了平常心,經不起考驗和挫折,一聲長嘆,一句感嘆:終於完成了,結束了,再也不要這樣了;二是失敗了,造成了恐懼,逃避的心裏,因此,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就讓學生喜歡你的數學課堂,讓學生上沒有壓力的數學課。

2、遊戲般的數學課堂。其實數學並不枯燥,它是豐富的,多樣的,如果讓學生上數學課就象玩他們喜歡的遊戲,他們就會期盼,渴望下有次的遊戲(上下節數學 課),這樣他們纔會對數學產生興趣,產生好奇,不斷的想着:下次的遊戲是什麼,規則怎樣,誰會更厲害呢,等等。有了這樣的情感,他們纔會主動去參與遊戲,遊戲過程中才能使盡渾身解數,遊戲過後他們還會情不自禁地去反思,完善,提升自我。學生對你的數學課有了這樣強烈的興趣,他們還會感覺數學枯燥嗎?有了這樣的激情,還用你督促他們參與學習,告訴他們怎麼上課嗎?

3、成功的數學課堂。成功、是最具誘惑力的不斷的成功才能激起進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倡尊重學生,讓不同的學生都能獲得一種持續成功的體驗,不但能夠使數學的課堂教學充滿快樂的`情感體驗,而且有利於培養每一個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方法

(1)講好導入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國小生活潑好動,上課之前,一般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因此學生注意力是否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集中到學習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導入語。

新課的導入方法很多,如問題導入、興趣導入、圖像導入、懸念導入、故事導入等。在教學中,老師若能針對不同教學內容採取不同方法,精心設計好導入語,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學習“乘法分配律簡便算法”這一內容時,可首先讓學生進行一些口算練習。在這些口算練習中設計一道:78×1O1的口算,學生一般用筆來計算,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教師不用筆卻一口說出答案,讓學生產生好奇心理。老師怎麼這麼快就算出來了呢?然後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老師爲什麼這麼快就口算出這道題的結果呢?”這是因爲老師又運用了乘法的另一個定律,你們想不想也像老師那麼快就答出結果呢?這樣學生思維很快進入積極主動狀態。這樣的導入語,既引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又大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2)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具是教師在教學時用來講解某事物的模型、實物、圖表或幻燈片的總稱。直觀教具即在實踐中事物作用於感官所產生的感覺、知覺和表象,也叫感性認識。直觀來自事物的真實存在,必須是生動、具體直接的。教師如果能在數學教學中有效利用直觀教具進行教學,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直觀、形象的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正確利用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進行分數大小比較的教學時,教師可出示分數板,1/2和1/3,並將兩塊板疊在一起,學生就能知道1/2和l/3的大小。如果教師將兩塊板比作兩塊餅乾,問學生要哪一塊,學生就會說要1/2塊。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本節課中得到很好的收穫,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讓學生參加各種數學競賽活動,是培養學生注意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善於表現自己是國小生的一大特點,老師在教學中可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各種數學競賽活動,讓國小生在各種競賽中充分展示自己,如在學習“口算乘法”時,組織學生進行一次口算競賽(找朋友)。即把算式和結果用線連接起來,教師授完課後,將準備好的競賽題用線條和算式連接起來。競賽結束後,教師要對學生在競賽中取得的成績和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這樣,國小生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績被肯定,便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更加努力地注意於學習活動。

利用多媒體技術吸引注意力

一、用多媒體豐富的信息突出視覺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多媒體課件在圖像呈現過程中可以通過着色、閃爍、音樂伴奏等手段喚起和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特點,而國小生又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是利用多媒體技術靈活多樣、跨越時空界限的特點,將多媒體技術融合到國小數學課程中,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賦予的鮮活素材,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的感觀刺激,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上西師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9加幾》時,我以學生熟悉的課間活動爲切入點,告訴學生:“孩子們,爲了讓你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學校舉辦了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看,課間活動又開始了,運動場上多熱鬧哇!”(出示課件課間活動的主題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運動場上的這些小朋友正在幹什麼?學生會說運動場上有的學生在跳繩、踢毽子,有的學生在踢足球。通過看一看、數一數、算一算等教學活動,深切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身邊就有數學,這樣更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心理需要,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二、用多媒體及時反饋信息,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必須調動其內在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自覺學習,才能達到教學目標。多媒體課件的主動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不斷給學生創造成功的喜悅,激發其求知慾,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開展教學。

信息反饋及時是計算機各性能的體現。在上西師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9加幾》時,有這樣一個環節:複習數的分成,當學生正確回答出結果時,畫面上會呈現一隻豎起大拇指的手並且還伴有鼓勵性的語言及聲音,如,你真棒!等。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當學生在出現問題時,製作的多媒體課件給予提示、幫助,使其重新獲取成功。這樣有利於增強刺激強度,促進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學生學習的注意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