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族的喪葬習俗是怎樣的

鄂倫春族是中國東北部地區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是狩獵的民族。這樣的一個民族會有着怎樣的喪葬習俗呢?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鄂倫春族的喪葬習俗是怎樣的
  鄂倫春族的喪葬習俗

鄂倫春族曾有一整套喪葬儀式。既有古老儀式的遺存,也有不少封建社會的影響。人死後,由家人穿好衣服,屍體頭朝北、腳朝南停放在原來居住的“仙仁柱”中,屍體安放好後,要通知親友,如死者是婦女,要通知她孃家。當天要給死者上供。上供時,親屬們要爲死者磕頭並痛哭。親友到來後,死者的子孫要給客人磕頭,長者不還禮,同輩者要還禮。前來弔喪的親友,如是死者的晚輩,要給死者磕頭,如是長者,只給死者鞠躬。死者親屬要跪下陪着哭泣。來弔喪的親友,一般要帶來燒酒、獸肉和衣物等,以給死者上供。

長者死去,全家都要爲其帶孝。如當時有白布可以當時帶,如果沒有白布,也可以週年祭時補帶。

鄂倫春人過去主要實行風葬,用柳條編一個棺材,把它架在樹上或用一樹幹搭在兩樹的樹杈上,把棺材吊在橫杆上。也有實行土葬的,土葬有兩種:一是做棺木埋在地下;再一是挖坑用椽子把四周鑲起來,把死者放在裏面然後掩埋。火葬主要用於患急病死去的年輕人和孕婦。葬地一般選在有山有水的地方。

鄂倫春人認爲,人死後在冥陰世界裏要生產生活,因此要把生產生活工具放在棺材裏殉葬,也有殺馬殉葬的。

鄂倫春人在葬儀中,週年祭最爲隆重。舉行週年祭前,死者在“仙仁柱”中的鋪位一直要照常擺放。舉行週年祭時,在此鋪位上擺一小桌,把親友送來的禮物擺在桌上。來的親友,要跪在桌前給死者磕頭,死者家屬要陪同一起磕頭。

這個儀式結束後,家屬和親友帶着親友送的禮物和死者的遺物前往墓地。到墓地後,大家圍着篝火而坐。夜幕降臨後,祭禮開始,同輩人站着,晚輩跪着。主祭人宣讀禮單,唸到誰的名字,誰答“加”(是),同輩的向死者鞠躬,晚輩的磕頭。儀式結束,死者家屬中男人開始給親友敬酒,敬酒時要雙腿跪下遞過去,酒過一巡,端上大塊手扒肉,大家邊吃肉喝酒,邊以崇敬的心情,談論着死者的業績和美德。過一兩個時辰,再宣讀一次禮單,到深夜要第三次宣讀禮單,然後把葬在樹上的棺材擡下來,家屬和親友一起下手撿屍骨,把屍骨放在棺木裏,進行土葬。安葬時要燒紙,同時將禮單一起燒掉。在此之後,再喝一會兒酒,週年祭就結束了。這是主人趁賓客醉酒之時,把禮物悄悄地贈給每一位客人,或塞在衣兜裏,或系在鈕釦上。把吃剩的獸肉也分給每位客人,讓他們帶回去享用。週年祭過後,死者的子女也就脫孝了。

解放以後,鄂倫春人繁複的喪葬習俗已基本革除了。現在人死後,一般都換上新衣服,然後用木棺裝殮,進行土葬。在棺材和墳前上供。如果是職工逝世,一般由單位開追悼會。每年清明節進行掃墓

  鄂倫春族的宗教信仰

解放以前,鄂倫春族同外界接觸較少,仍被原始的萬物有靈的觀念統治着。他們篤信薩滿教。不論是祈求狩獵豐收,還是爲使患者痊癒,都要請薩滿跳神。薩滿教是一種多神教的崇拜:

自然崇拜: 他們把日、月、星、風、雨、雷、電、山川及動植物都作爲崇拜對象。

鄂倫春人對“得勒欽”(太陽)非常崇拜。太陽給人類以光明和溫暖,沒有太陽,人們就不能生存,因此每年正月七年級要向太陽跪拜;人們遇到困難時,要向太陽禱告;發生日蝕時,認爲是天狗在吃它,用敲銅盆來解救。

鄂倫春人也崇拜“別亞”(月亮),每年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都要拜月亮,如果數日打不到野獸,要在露天放一個清潔的樺皮盆,人們在盆旁向月亮叩頭,祈求月亮使他們打到野獸,第二天盆裏有什麼獸毛,就會獵取到什麼野獸。

他們對“奧倫”(北斗星)有着特別親切的感情,認爲它是由七姊妹組成,很象他們的高腳倉房,因此稱它爲“奧倫博如坎”,即主管倉房的女神,每年臘月二十三和正月七年級都要對着倉房燒七炷香來供奉。

鄂倫春人對風、雨、雷、電和彩虹感到神祕莫測。認爲衝犯風神會得瘋病;雷鳴是雷神在發怒;下雨是龍在空中噴灑下來的;雨後出虹是天和地連接起來了。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時都要叩拜。

鄂倫春人認爲,“白那查”(山神)統治着崇山峻嶺及山中申尹植物。爲了供奉山神,在山中選一高大的樹,砍去一塊樹皮,畫一個臉形,每次路過此處,都要向其叩拜,求它保佑多打野獸。

  鄂倫春族的婚俗

鄂倫春族在婚姻締結上,一直保持着古老的族外婚制。在族外婚制的前提下,實行的是交錯從表婚。他們在長期的締結婚姻的.實踐中認識到,血緣遠一些,對子孫後代健康有利。因此,不習慣直接從表,即表兄弟姊妹結婚,而習慣間接從表婚,即在堂姑母、堂舅父的兄弟姊妹間結婚。

在鄂倫春人的婚姻制度中,除上述古老習俗的遺留外,也受了不少封建的影響。如在締結婚姻時,一般由父母包辦,婚後感情不好佔一定比例,因此,離婚和私奔者時有發生。

鄂倫春人婚姻的締結,有求婚、認親、過彩禮和結婚等一系列過程。求婚,男孩到15~16歲,女孩到14~15歲,家裏就要爲他們張羅婚事。求婚由男家提出,男方父母看中了某家的姑娘,就託媒人去求婚。認親:求婚成功後,媒人和男方的母親等帶着燒酒、野豬肉到女方家,男子給女方長輩磕頭,唯不給岳父母磕頭。過彩禮:彩禮一般是2—3匹馬、兩桶酒、兩口野豬。

在舉行婚禮的前幾天,男方及其兄弟姊妹要到女方家迎接新娘。結婚之日,新郎新娘要穿精心縫製的狍皮衣着,新郎戴富有民族特點的狍頭皮帽。新娘的髮辮卷車頭頂,象徵已婚。作新房的“仙仁柱”佈置一新。用對出花紋的狍腿皮褥鋪牀,繡着雲紋的狍皮被擺在牀鋪的一頭。牀鋪的裏側擺放着用樺樹皮精製的箱子和針線盒。

新郎要在結婚的前一天回到自己的“仙仁柱”。結婚之日,新娘由舅舅、伯伯、叔叔和兄、嫂等相送。父母給女兒的陪嫁,有馬數匹、皮被褥、皮布衣服、樺皮箱以及手工工具等。送親的隊伍有說有笑,浩浩蕩蕩的前往男方家。

送新娘的隊伍快要到男方“烏力欏”時,新郎率領本氏族的兄弟們要出來遠迎。兩隊人馬相遇時,迎親者表示要接走新娘,送親者則加以阻拉。最後兩隊人馬簇擁着新郎新娘,快馬加鞭,奔向男方的“烏力欏”。到“烏力欏”後,男方父母要向送親中的新娘的舅舅、伯伯和叔叔等敬酒。

當主人把所有男女婦方的賓客讓至坐位上後,新郎新娘開始拜天,兩人面朝正南方向磕頭。然後由娘拜公婆及男方的長輩親友。最後新郎走出“仙仁柱”。

接着酒宴開始,把預積的乾柴點燃,來賓圍着篝火而坐。主人把酒和肉送至客人面前,席間新郎新娘要給所有人長輩磕頭敬酒,受拜者一面向新人祝福,一面贈送禮品。酒至數巡,歌聲大作,有人還翩翩起舞,熱門異常,直至深夜。

入夜,新郎新娘用一個碗吃“老考太”(粘粥),並用一把刀,吃一盆肉,象徵永遠親密,白頭到老,永不分離。

最後,由嬸孃或嫂嫂給鋪牀,並看着新人寬衣後,兩人蓋着一牀被躺下後才離去。

解放以後,鄂倫春族除了仍然實行族外婚制外,很多舊的婚俗都革除了。父母包辦婚姻已被自由戀愛所代替,舊婚禮中那些繁瑣儀式和封建成分已改掉。現在不但沒有近親婚配,相後異族通婚者越來越多。因此,鄂倫春族兒童體魄都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