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臨危受命,不避險阻,隻身說服秦君,維護了國家安全的故事讓我們敬佩。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16年語文燭之武退秦師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6年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學習本文精彩的人物語言——說理透闢,善於辭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動活潑的情節。

2.掌握文章中出現的古漢語常識,注意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

  二、能力訓練目標

1.訓練學生古文句讀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假字的準確識別運用

  三、德育滲透目標

1.正確認識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臨危受命,不避險阻,隻身說服秦君,維護了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2.瞭解燭之武說服秦伯的方法——善於利用矛盾,採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認識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重點、難點:

重點:燭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瀾起伏,生動活潑的情節。

難點: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對《左傳》的語言特點有所瞭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衝破重重阻撓回國,當時美國的海軍處長金波爾說:“我寧可把這傢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無論他在哪裏,都抵得上五個師。”一個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個師嗎?今天我們要學的《燭之武退秦師》會告訴我們這個問題的答案。

2、選自《左傳》。我們國中的時候也學過一篇選自《左傳》的課文,是《曹劌論戰》。

3、關於《左傳》

①請一位同學讀註釋1。

②補充:關於《左傳》。

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爲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傳”意爲註釋,《左傳》爲給儒家經典《春秋》所作的註釋性文字。《左傳》全稱是《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另外還有兩本書也是對《左傳》的闡發《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因此我們把這三本書叫做“《春秋》三傳”。

它記述了春秋間240多年的歷史,不僅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而且還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頗具春秋時代歷史散文的特色。內容豐富,規模宏大,忠於歷史事實,生動、真實地反應了奴隸社會崩潰時期的重大變化,爲後人提供了那個時代廣闊多彩的社會生活畫面。統治集團內部的各種矛盾鬥爭,各諸侯國之間頻繁的爭奪戰爭,各種禮儀制度、社會風俗、道德觀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瑣事在《左傳》中都有大量記載。

總之,《左傳》無論對後代史學和文學都有極大的影響,在藝術上的成就令人驚歎,爲後世敘事散文樹立了典範。

4、補充:關於古代姓名。

燭之武是不是姓燭名之武?

——不是。燭之武--燭表示地名,以邑名爲氏。“燭地,名叫武的人”

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爲氏。“佚地,名叫狐的人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着問題齊讀課文。問題: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2、糾正字音。

①生字:函(hán) 氾(fàn) 佚(yì) 縋(zhuì) 闕(jué)

②多音字:朝(zhao)(例句:朝濟而夕設版焉) 逢(páng)(人名逢孫)

③通假字:

今老已,無能爲也已(“已”同“矣”)

焉用亡鄭以陪鄰(“陪”同“倍”)

秦伯說(“說”同“悅”)

失其所與,不知(“知”同“智”)

3、提問: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秦晉圍鄭,鄭國危在旦夕。燭之武奉鄭君之命,隻身前往秦國,說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場戰禍。

4、解題:

燭之武退秦師。

退:使動用法,使-----撤退

師: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