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複習教案

《燭之武退秦師》是非常著名的通過談判說服、消弭戰爭、爭取和平的成功範例。這些成功的實踐都是在通過談判消弭戰端、爭取和平的思想指導下進行的,提供了《燭之武退秦師》的複習教案,歡迎參考!

燭之武退秦師複習教案

一、 導入

孫子兵法有云:攻城爲下,攻心爲上。看來“三寸不爛之舌”在亂世中發揮着極大的作用。今天就讓我們重新學習《燭之武退秦師》,感受這千古不朽的語言的魅力。

二、 感知課文,快速歸納文章結構。

(一)閱讀訓練

1.本文選自《 》。它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

的 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 所作,與《 》《 》合稱爲“春秋三傳”。

在這個步驟插入講解: 史書體例

①通史:不間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

②編年體:以年代爲線索編排的有關歷史事件,如《左傳》。

③國別體:以國家爲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如《戰國策》。

④斷代史: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漢書》。

⑤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爲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創於南宋的袁樞,如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

⑥紀傳體: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如《史記》。

(二)文章結構

2.本文故事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是:

① ;② ;③ ;④

3.說退秦師的理由:

① ;② ;③ ;

三、 考點解析

文言文閱讀在高職考試中分值有15分,5個小題,而且考點也是基本固定,在選文上基本以人物傳記類爲主。在選項的設置上,很多的選項都來自我們學過的課文,體現了語段出自課外,考點來自課內的特點,所以我們在複習時,要立足課內,延伸課外。

四、鞏固訓練

(一) 詞類活用

⒈下列句子不同類的一項是( )

①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駐軍,駐紮)②夜縋而出(在晚上,當晚)③且君嘗爲晉君賜矣(恩惠,好處)④與鄭人盟(訂了盟約;建立同盟)⑤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在東邊;在西邊)⑥臣之壯也(壯年)⑦唯君圖之(計劃,考慮)

⑧越國以鄙遠(遠方,邊遠的地方)⑨君亦無所害(害處)

A. B. C. D.

倒裝句

⒈下列句式不同類的一項是( )

A.以其無禮於晉(於晉無禮──介賓短語後置)

B.且貳於楚也(於楚從屬── 同上)

C.佚之狐言於鄭伯(於鄭伯言── 同上)

D.何厭之有(有何厭── 賓語前置)

(三)通假字

⒈對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且貳於楚也

B.共其乏困

C.秦伯說,與鄭人盟

D.失其所與,不知

(四)閱讀訓練

⒈對下列句中劃線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晉軍函陵(軍:軍隊) B貳於楚也(貳:從屬二主)

C是寡人之過也(是:這) D亡鄭以陪鄰(陪:增加)

⒊下列“其”字意義不同於其他三項的是( D )

A君知其難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還也

4.下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

B秦伯說,與鄭人盟:秦伯很高興,與鄭國簽訂了盟約

C且君嘗爲晉君賜矣:況且您曾經接受晉國的恩惠

D若舍鄭以爲東道主:如果您能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五,課外訓練

人有惡蘇秦於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萬乘下之,尊之於廷,示天下與小人羣也。”武安君從齊來,而燕王不館①也。謂燕王曰:“臣東周之鄙人也,見足下,身無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於郊,顯臣於廷。今臣爲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聽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傷臣於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戰國策·燕一》)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天下不信人 信: B.傷臣於王者 傷:

C. 燕王不館 館:安排住宿 D. 人有惡蘇秦於燕王者 惡: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王以萬乘下之 ②以其無禮於晉

B.①臣東周之鄙人 ②臣之壯

C.①傷臣於王者 ②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D.①今臣爲足下使 ②且君嘗爲晉君賜矣

3. 翻譯下列句子:

(1)身無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於郊,顯臣於廷。

(2)人必有言臣不信,傷臣於王者。

附錄:《燭之武退秦師》譯文

晉文公、秦穆公出兵圍攻鄭國,因它對晉國無禮,而且在與晉國交好的同時,又私下對晉國的敵人楚國表示友好。晉軍駐在函陵,秦軍駐在汜南。

鄭國大夫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很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國的國君,秦國的.軍隊必定撤退。”鄭文公聽從了他的話。燭之武辭謝說:“我在壯年的時候,還比不上別人;現在老了,無能爲力啊!”鄭文公說:“我不能早早用你,今日情急而求你,這是我的罪過啊。然而,鄭國滅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燭之武答應了他。

深夜,燭之武用繩子吊出城牆。他見到秦穆公說:“秦國與晉國圍攻鄭國,鄭國已明白自己將會滅亡。如果滅亡了鄭國而有利於您,怎麼敢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跨越晉國,把秦國的邊界置於遠方,您也知道這有多大困難。怎麼可以用滅亡鄭國來擴大鄰國的疆土呢?鄰國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饒恕了鄭國,並且把它做爲東邊大道上的主人,那麼秦國使節來往時,我們就可以供給他所缺的東西,您並沒有損失什麼。況且您曾被晉君賜予過了,他答應把焦、瑕兩地給您。可是,晉王早晨渡過河去,晚上就築城來防備您,這是您所知道的吧。晉國,哪裏有滿足的時候呢?它既然能把鄭國當成自己東邊的國境,那就會肆意擴大他西邊的國境。如果不損害秦國,又將從何而去取呢?損害秦國來壯大晉國,就請您認真想想吧。”

秦穆公很高興,便與鄭國訂立了盟約,派杞子、逢孫、揚孫守衛那裏,自己就回去了。晉國大夫子犯請晉文公追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沒有那人的力量,我今天也到不了這一地位。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後傷害他,這是不仁義;失去了自己所結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利用混亂去改變已有的協調,這並不是威風。我還是回去吧。”於是,也離開了鄭國。